“我知道了,”呂後不冷不熱地說,“跑了這麼遠的路,你一定勞累了,請先回家吧!”
在這瞬息萬變的時候,陳平哪敢回家?他忙說:“皇後,皇上待我恩重如山,請允許老臣為他最後盡孝盡忠,為他守靈吧!”
呂雉看著這個狐狸一樣的人,默想了一會兒。蕭何年紀大了,精力也大不如前,張良呢,又堅決不出門,聽到皇上的死訛,他來靈前大哭了一場,就又回去安臥了。若趁此機會把陳平拉過來為已所用,那是上策。於是他說:“君侯,請起來,我有話對你說!”
看到皇後對他轉變了態度,陳平喜出望外。他謝了皇後以後,坐在一邊。
“君侯呀,”呂雉抹抹淚眼,“你是先皇老臣,今後我們母子也就靠你了!……”
一聽皇後這樣倚重他,陳平又跪了下來,給皇後磕頭,哭道:“陳平當為皇後盡己所能,鞠躬盡瘁!”
“那,你起來說話。”
皇後說:“這時候宮廷的安全是很要緊的,你就出任郎中令吧!”
這一任命就把陳平放在了最信任的人當中了。另外,還把少壯派的郎中令王恬開削去了職權。可說是一石二鳥。
陳平剛要拜謝,皇後又說:“還有,太子馬上就要即位了,你可要好好地盡心照顧著他呀!為了方便行事,你就任他的太傅吧!”
“皇後,原先……”
“你說的是那個叔孫通呀,讓他回去做他的太常!”
陳平在劉邦朝中雖受信任,但從未榮膺這兩個重要職位,這就是說,新掌權的呂後,已把他看成自家人了,這是非同小可的!
可是有個人卻跑到皇後麵前大哭大鬧,那就是他的妹妹呂須。
“姐姐,你怎麼不分是非呀?我求你嚴辦那個陳平!我丈夫就險些死在他手裏!”
“你丈夫沒事,一兩天就回來了。”
“那也不行,”呂須說,“那就饒了他?聽說你還給他高官厚祿,你是怎麼了,姐姐?”
“須兒,別胡鬧了!”呂後喝住妹妹,“真不懂事,回到你房裏好好想想,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呂須一下子悟到了姐姐這樣做的原因,不敢再鬧了,抹了抹淚水,悄悄走了。
盧綰在北疆聽說劉邦死後,號啕大哭,不管他與劉邦間發生了什麼事,他對劉邦的感情還是始終沒變的。
他為劉邦設了靈堂,帶領妻兒、家臣向南遙祭三天,然後亡入匈奴去了。
他走了,周勃也無事可做,就帶著他的人馬回長安了。
呂後手中的政權暫時穩定。位於長安北郊四十裏的陵墓也已建好。就與群臣商量為劉邦下葬。為了使全國安定,她特別下詔令各諸侯在國喪期間,驚警守邊,不要回長安送葬了。因此,劉邦的喪禮並不鋪張。這樣做也是出於當時的情勢。
安葬後,太子劉盈率領群臣來到太廟,要他們為劉邦擬一個諡號。
在中國典籍《禮記》中,提到對王侯要“葬而諡”。秦始皇卻取消了這道禮儀,認為讓子議父,臣議君,都是對上的褻瀆。看樣,這位劉盈太子是想恢複古製了。
他們商量了好久,認為“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就給劉邦擬了個“高”字。
後人竟以為這個“高”字是至高無上的“高”,實際上是在諸侯中功勞最高的“高”,據說,這個“高”字在周公撰寫的《諡典》中是查不到的。
可是由劉邦開了頭,後世的開國皇帝,也有些得到了這麼個諡號。安葬劉邦後三天,劉盈即位,史稱漢惠帝。可是呂後令他國家大事隨時報告,經她批準後才能施行。朝廷上都知道,沒有呂後點頭,新皇帝是什麼也辦不成的。
兒子做了皇帝,呂雉該在後官安享清福了?可是不,她忙得很。她要把權力一步步地完全抓到自己手裏。
首先,她去拜訪了張良。
目的有兩個。一是感激張良。她很明白如果沒有張良台前幕後地為她與太子謀劃,劉邦的易儲計劃就毫無疑問地就達成了,那麼,劉盈當不成皇帝,她的位置也早被戚姬所代替,那漢家的天下就得按照戚妍的意願轉動了!因此,她的感激是十分真誠的。
另一目的是探一探張良的口氣,看他有沒有可能重新出山,為她盡力。看到張良清清冷冷地一個人在家,呂後關心地問:“弟妹呢?你的兩個兒子呢?”
張良跪下答道:“謝太後關心,席姝一年前就回老家了,兩個兒子都在家侍奉母親。”
呂後把張良拉起來,嗔他道:“咱們都是老兄弟了,以後不要這樣!你一生都獻給漢家江山了,沒有你,哪來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