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後的一天,之江大學發生了一場學潮,由膳食問題引發了學生與校方的全麵衝突,學生全體罷課。鬱達夫被卷了進去,成為學潮的骨幹。在與校方的較量中,他積極捍衛學生的權益,態度強硬,但是這場學潮沒幾天便流產了。鬱達夫等幾個中堅分子被校方開除了。他的心情很複雜。校方的卑劣,背盟者的軟弱,前途的渺茫,使他憤懣而傷感。沒想到的是,他們這幾個學潮骨幹卻被城裏的浸禮會辦的蕙蘭中學當作義士,以很優厚的條件吸收了進去。美國校長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他熱情洋溢地將鬱達夫等人稱為民主鬥士。鬱達夫滿懷希望,但緊接著卻是更大的失望。雖然校長是一個思想開明、態度和藹的人,但他的手下有不少保守、古板的衛道者。那個教務長尤其是一個奴顏婢膝、欺上瞞下的洋奴,在學生麵前又儼然以正人君子自居。在這所中學讀了三個月的書,鬱達夫對中國的學校教育算是徹底絕望了。他決定離開學校,回家自修。他預先作好了自修計劃。他覺得憑現在的學力,自學英語應該沒什麼問題,而且進步必定比在學校裏還要快。家裏收藏的四部舊籍,也盡夠自己兩三年翻讀了,這樣國文根底也一定更為深厚。
放年假的時候,鬱達夫雇了個挑夫,把所有的行李和專門購置的自修用書全部搬回富陽老家。在回鄉的夜航船上,鬱達夫昂首眺望澄澈的晴空,那一輪晶瑩的明月使他心胸開闊,神思飛揚。他想起兩年來在外讀書的甘苦和艱辛,想到自己精神上所受的束縛和創傷,這時,他有一種被解放了的感覺。他默默自語:“牢獄變相的你這座教會學校啊!以後你對我還更能加以壓迫麼?”他充滿了新生的希望:“被解放了!以後便是憑我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奮鬥的遠大的前程!”
1911年春節,鬱達夫在故鄉索居獨學的生活開始了。每天清晨起床後,總是臉也不洗,就先讀一小時的外語。吃過早飯,再讀一上午的國文,主要是精讀《資治通鑒》和《唐宋詩醇》、《唐宋文醇》。下午則翻閱自然科學方麵的著作。生活很有規律。除了讀書,每天必修的功課就是散步。夕陽西下時分,鬱達夫邁著輕快的步伐,穿過門前的石板路小街,信步來到江邊,徜徉在青春的芳草地。和風習習,垂柳嫋嫋,白帆點點,江鷗翻飛著滑向遠方。鬱達夫行看江天,浮想聯翩。他渴望著一展抱負,有一番大作為。有時,他走出西城門或北城門,漫步在田野壟畝間。他了解到農民的生活,看到了穀賤傷農的事實,意識到中國農村已瀕於破產的境地。從鄉村閑步回來,他深深地感染上農民的憂鬱。
鬱達夫沒有一味沉溺於書本中。他在閉門苦讀的同時,也關心著外麵的世界。他訂有幾份報紙,每天通過報紙了解國家形勢和社會動態。1911年是中國社會急劇動蕩的一年。這一年發生了許多重大的社會事件。黃花崗七十二烈士起義,四川的保路運動,英國軍隊入侵雲南占領片馬,等等。山雨欲來的形勢也影響著富陽這座寧靜的古城。鬱達夫時而興奮,時而激動,時而憤慨。他焦急地期待著革命高潮的到來。有好幾次,他夜半驚醒,跑到大門口看是不是革命到了。這一年的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了,革命形勢從此急轉直下。很快,杭州光複,富陽縣城裏,家家戶戶都掛起了五色的國旗。在這場革命風暴中,平時老喜歡讀悲歌慷慨的文章,提起筆來,也總是痛哭流涕、嗚呼滿紙的鬱達夫,終於沒有什麼作為,隻做了一個旁觀者。這是他終身引以為憾的事。
辛亥革命勝利後,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但不久,袁世凱篡取了革命勝利果實。1912年2月12日,滿清政府的末代皇帝宣統退位,袁世凱正式登上大總統的寶座。一時間,政治形勢逆轉,民主、自由的火花稍縱即逝。鬱達夫陷於彷徨之中。他對現實感到懷疑,但又抱著一定的希望。他在家裏的小樓上繼續著自己的苦讀,然而他的內心時時感到苦悶。他覺得自己仿佛是一頭籠中的猛獸,隻要有機會,一定要衝出去。
機會終於來了。1913年的秋天,大哥鬱曼陀為改訂司法製度而被派往日本考察。鬱達夫提出要跟大哥去日本留學,大哥答應了。於是,一種別樣的生活展現在鬱達夫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