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冬季養生談(三)(1 / 2)

(四)冬天易得各種陽虛證

冬三月,天氣寒冽。寒為陰邪,易傷人體陽氣,而患各種陽虛病。

1.慢性腎炎患者,冬天易陽虛水腫

——特點

麵白、浮腫腰以下腫尤甚、腰以下發涼、怕冷、四肢厥冷、神疲乏力。脈沉無力,苔白質淡。

——養生方法

避寒、保暖,尤防腰以下受寒,少勞累。可服金匱腎氣丸。

2.腸胃不好者,冬天易陽虛腹痛

——特點

怕冷,腹部畏寒,臍部發涼,大便稀溏、苔白脈沉。

——養生方法

少吃涼、多喝溫,防肚子受寒。可用生薑燉肉,或理中湯(幹薑、白術、人參、甘草),有脾陽虛的人,冬天易脾腎陽虛(出現怕冷、腰以下發涼、頭昏乏力,大便稀溏,脈沉而弱,苔白質淡白),可服附子理中丸。

3.“慢阻肺”患者,冬天易出現肺寒喘咳

——特點

形寒怕冷,背部尤甚,喘咳日久,自汗畏風,咳聲低弱,氣短痰多,苔白脈弱。

——養生方法

背部保暖,避寒就溫,多曬太陽,溫肺益氣。肺陽虛在冬天多出現肺腎陽虛,見腎不納氣,可服金匱腎氣丸、人參胡桃湯、製附片10克燉肉(開水燉3小時以上不吃藥渣,切記不可用生附片)。

4.慢性心髒病患者,冬天易心陽虛

——特點

心悸頭暈、氣短乏力、畏寒肢冷,苔白質淡、脈細數無力。

——養生方法

避寒就溫,保護心胸部不受寒,衣服要扣好,要穿暖,尤其上衣要暖和,多曬太陽。可服人參3克、肉桂3克泡水飲。

冬天天寒心陽虛往往為心腎陽虛,出現心悸乏力,腰以下發涼、怕冷、小便多、手足發涼、脈沉無力,舌質淡、苔白,可服金匱腎氣丸。

(五)冬天易患各種腎病

腎為水髒,水性本寒,寒易傷陽,腎陽很寶貴,加之冬天寒盛陰重,可謂雪上加霜,所以腎氣虛的人在隆冬季節如受寒則易轉變為腎陽虛,從而易得各種腎病。

1.腎炎(見前麵所述)

2.腎盂腎炎(多見於女性)

出現發熱、腰痛、尿頻、尿急、尿痛(尿檢白細胞超過5個?蛐HP)時,請到醫院治療,以免轉為慢性。

3.膀胱炎

以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及小腹作痛為特征。

注意多喝水。須就醫。

(六)冬天易患各種骨關節病

1.頸椎病、腰椎病

坐姿要正確,盡量讓頸椎保持在正常位置。

伏案工作要注意休息。要知道頭每前傾1厘米,頸椎對頭部的承受力就要比正常姿勢增加若幹倍,伏案的持續時間不能過長。

多學小龜伸頸、小狗搖頭以鍛煉頸椎及腰椎。

多圍圍巾,避免頸部受寒。

2.腰關節風濕

冬天天寒地凍,首先易傷人體腰以下,所以腰膝一定要注意保暖防寒。

要穿護膝褲子及帶鞋跟的棉拖鞋。

經常熱水泡腳。

3.肩關節風濕

冬天要穿衣袖保暖的長衣,不可隻保暖胸背。

注意“穿堂風”,因為窗子邊的寒風主要吹襲肩部。

4.膝關節保健方法

冬天,天氣嚴寒,中老年人常因膝關節痛而行走不便,十分痛苦。

具體的膝關節保健方法:

第一,每晚熱水泡腳。

第二,屬腎陽虛,膝關節遇冷加重,可服金匱腎氣丸,或製附片10克,用紗布包縫好,與豬肉或羊肉用開水同煮,或先用武火煮30分鍾,再用文火煮3小時以上,喝湯吃肉不吃附片本身。(注意:煎煮過程中要加開水,不加涼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