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前言(2 / 3)

從上麵我們可以看出,毛澤東讀書數量之多,範圍之廣。

無論是上鄉村的私塾,還是外出到長沙上學,他認真聽講,同時又積極思考。從他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時的《講堂錄》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已經達到了那個時代的知識分子遠不能及的知識水平。

除了上學,他更重視自學。“我一生恨極了學校,所以我決定不再進學校。自由研究,隻要有規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他喜歡在自學中獨立思考,而不是人雲亦雲,厚古薄今。

除了自學,他更重視虛心問學。他說“學問學問,勤學好問。”他不但尊敬自己老師,虛心求教,而且關心他們的生活,為國人樹立了好的榜樣。

除了問學,他還重視共享閱讀,以文會友,在討論中把問題引向深入。

青年的毛澤東曾經倡導同學們集資搞讀書會,不但可以以較少的錢讀到更多的書報,而且可以互相討論,互相促進。全國解放後,從1959年12月10日到1960年2月9日,他組織胡繩、鄧力群、田家英、陳伯達和自己一起赴杭州,住在西子湖畔的劉莊,攻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

青年的毛澤東曾經在湖南組織新民學會,與同學們共同探討“如何使個人及全人類的生活向上”,決心改造自己的品性,在互助中相互促進學問。

在北大時,他曾加入新聞研究會,這對於他後來在五四運動時期的活動——在湖南從事學生運動、驅張運動、新文化運動、湖南自治運動和工人運動,產生了重大影響。

他不光重視書本上得來的東西,更重視遊學,青年的毛澤東甚至和同學蕭子升一起進行過乞學。

1919年,毛澤東在起草的《問題研究會章程》中這樣寫道:“問題的研究,有須實地調查者,須實地調查之;無實地調查,及一時不能實地調查者,則從書冊、雜誌、新聞報紙三項著手研究。”這說明,他除了閱讀書冊、雜誌和新聞報紙,更重視調查研究。

“閉門求學,其學無用,欲從天下國家萬事萬物而學之,則汗漫必垓,遍遊四宇尚已。農事不理,則不知稼穡之艱難,休其蠶織,則不知衣服之所衣。”“馬遷覽瀟湘,登會稽,曆昆侖,周覽名山大川,而其襟懷及益廣。”

“沒有滿腔的熱忱,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

在毛澤東的一生中,他非常重視對社會情況的調查、了解。他認為,了解社會情況,研究社會情況,是決策的重要依據。他一方麵通過閱讀報刊、掌握信息,另一方麵,隻要有機會,他還要直接接觸群眾,聽取群眾反映,搞調查研究。除此以外,他一直把人民來信作為了解民情、民意的重要途徑,他還發動身邊的工作人員搞社會調查,形成了一個信息網絡,了解到不少社會情況,作為解決現實問題和決策的重要依據。為了更全麵地調查和了解社會情況,他要求負責他安全的警衛一中隊的成員,從全國各個專區選送,不要重複。他對他的警衛們說:“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提高你們的文化知識水平,鍛煉工作能力;二是使我了解全國的真實情況,並且使我從你們那裏學到一些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