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們的目的(1)(3 / 3)

他讀《水滸傳》、《西遊記》,以梁山好漢和孫悟空自比,批評了國民黨10年內戰的反共政策:“我們上山打遊擊,是國民黨剿共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豎定是齊天大聖。可是你們連弼馬溫也不讓我們做,我們隻好扛槍上山了。”

他讀《三國誌》中的《呂蒙傳》,讀出了高級軍官都需要加強學習的迫切感。1958年9月,毛澤東乘專列視察大江南北。一天,毛澤東正在車上閱讀《三國誌》,張治中和羅瑞卿進來,在談話間,毛澤東說:“呂蒙是行伍出身,沒有文化,很感不便,後來孫權勸他讀書,他接受了勸告,勤讀苦讀,以後當了東吳的統帥。現在我們的高級軍官中,百分之八九十都是行伍出身,參加革命後才學文化的,他們不可不讀《三國誌》的《呂蒙傳》。”

他讀《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說:“廢除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實行物資調撥。這樣做,就是剝奪農民。”

由上可見,毛澤東明白自己“為什麼學習”,他的目的遠遠高於當時他同時代的人,更高於今天大多數的普通人,這正是他日後成就曠世偉業的根本原因!

從毛澤東身上,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反思自己的學習目的,我“為什麼學習”?為了考上大學?為了實現父母未能實現的理想?為了升職加薪?為了創造財富?為了服務社會?

當然,我們並不是主張人人都像毛澤東那樣不要文憑,不要分數,而是要超越文憑、超越分數這些低層次的讀書目標,真正樹立起自己現實而高遠的誌向,並為自己心中尋求的未來事業而務實真誠地學習,就一定能夠實現心中那似乎很遙遠的目標。

毛澤東為何沒有出國留學?

大家都知道毛澤東曾經組織新民學會的會員們和湖南的青年們赴法勤工儉學,而他自己始終沒有出國留學,毛澤東為什麼沒有出國留學?難道毛澤東就不想出國留學嗎?

其實,毛澤東很早就有了出國留學的想法,至少可以上溯到1917年8月23日,這一天,他給自己湖南第一師範的老師黎錦熙寫了一封信,信中說:“弟(因兩人隻相差4歲,平時以師友的雙重身份相處,所以,他自稱弟。)久思組織私塾,采古講學與今學校二者之長,暫隻以三年為期,課程則以略通國學大要為準。過此即須出洋求學,乃求西學大要,歸仍返於私塾生活,以幾其深。懷此理想者,四年於茲矣。”由此可見,當時在湖南第一師範求學的毛澤東已經做好了畢業後出國求學的打算。

到了畢業前夕,毛澤東出國求學的目標就更具體了。1918年3月31日,蕭三在自己的日記裏記載道:“二兄來坐已久,交閱潤之(毛澤東的字)所草新學會簡章。二兄意名為新民會雲……又述潤之等赴日本求學之計劃。”由此可以說明,毛澤東想於畢業後到日本留學。

就在毛澤東剛剛從湖南第一師範學校畢業,正和自己的好友蔡和森一起思考以後出路的時候,他們收到了楊昌濟先生從北京發來的一封信。

楊昌濟在信中說北大的校長蔡元培以及吳玉章、李石曾等人在北京組織了一個華法教育會,專門搞赴法勤工儉學的事情,他認為這是拯救中國的實際行動,希望毛澤東和蔡和森積極組織湖南的青年前往法國求學。

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都覺得赴法勤工儉學是一條出路,於是,他們便發動新民學會的會員們赴法勤工儉學。

毛澤東的老友周世釗後來回憶說,當時毛澤東剛從第一師範畢業。他和許多新民學會會員都親自看到軍閥混戰,全中國的天空被層層的烏煙瘴氣所籠罩,湖南人民也正被吳佩李、張敬堯的“北軍”屠殺劫掠,他們越來越覺得中國和湖南都需要改造,青年學生必須加緊學習和鍛煉,來擔當改造湖南、改造中國的責任。毛澤東認為如果讓一些青年學生到法國工廠去做工,幾年後,學好了法文,積累了工資,再投入那裏的專門學校學習,這樣,不但使一些窮苦青年有遠適異國,學習新學術、新思想的機會,而且他們通過體力勞動的鍛煉,常和窮苦的工人在一起生活,必然會熟悉工人,了解工人,和工人建立起深厚的感情。這樣的人,才能真正了解勞苦大眾的問題,擔當起改造國家社會的艱巨工作。這是青年學生的好出路,也是培養和提高新民學會會員的好途徑。他首先向新民學會會員、第一師範和長郡中學的同學宣傳發動,一部分貧苦學生群起響應,決心克服一切困難,以期達到勤工儉學的目的。

於是,新民學會的會員們公推毛澤東執筆,寫出了勤工儉學的實施方案,並由蕭子升修改,最後送交李石曾。

為了幫助湖南青年解決赴法旅費、出國護照、學習法文等問題,毛澤東提議蔡和森先去北京打前站,做好赴法的籌備工作。他自己則留在長沙繼續做勤工儉學的組織工作。

蔡和森在北京同楊昌濟商議後,又拜訪了北大校長蔡元培,兩次寫信催促毛澤東等邀集誌願赴法的同誌們趕快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