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我們的目的(2)(2 / 3)

四、五、十舅父大人同此問安,未另。

愚甥毛澤東稟。

四月二十八。

母親的病痛,肯定一直掛記在毛澤東的心中,在北京他又收到母親病重的消息後,自然更是不安。“聞家母病勢危重,不得不起回服侍”,這裏清楚地表明了毛澤東對母親疾病的牽腸掛肚。事實上,在前一封家書中,毛澤東就已做出安排,“到秋收之後,擬由潤連護送來省”診病,到寫第二封信時,母親已經由毛澤民送到了長沙,毛澤東則是“親侍湯藥”,不離左右。由此看來,是不是可以說,母親的病危就是造成毛澤東做出留在國內的決定的真正原因呢?對於生他養他並予他的一生以深刻影響的母親,作為家中長子,他怎麼可能會不管不問呢?

毛澤東1919年4月在長沙。

1919年4月6日,毛澤東從上海回到長沙後,經周世釗的引薦,不久就到修業小學擔任了曆史課教員。

毛澤東一方麵利用教員的社會職業,廣泛和新聞界、教育界人士接觸,向他們講述幾個月來自己在北京、上海的經曆,約集在長沙的新民學會會員開會,開展愛國運動;另一方麵,盡量抽出時間陪伴母親,親送湯藥,盡孝子之責。毛澤東覺得母親難得來長沙一次,又正值澤民、澤覃均在長沙(之前,毛澤民在湖南一師謀到了一個做校務的職位,毛澤覃則被哥哥送入長沙修業小學讀書),便一起在照相館照了一張合影。母親坐中間,毛澤東站右邊,毛澤民、毛澤覃站左邊。這是後來毛澤東最喜歡的一張照片。

1919年毛澤東與母親、弟弟合影,這是與母親最後一次合影,本年10月母親去世。

上麵兩封給兩個舅舅的信,一再表達了自己對母病的憂慮和對舅父所作的精心照料的感激。

限於當時的醫療水平,毛澤東的母親在長沙醫治後並不見好,不久便由毛澤民護送回了韶山。當年的10月5日,她病逝於韶山,享年53歲。

從以上情況來看,毛澤東很愛他的母親,為了盡孝道,不能排除母親是他選擇留在國內的一個原因。如果有人無意忽略了這一點,那毛澤東在上海送別大家之後,為什麼不返回北京?畢竟北京還有他的老師楊昌濟,他的戀人楊開慧,還有他的可以謀生的工作,最關鍵是還有許多事業可做啊,比如北京還需要一個人做國外的新民學會會員與國內的聯係樞紐,然而,他為什麼讓羅章龍留在北京負責,而他自己卻回了湖南長沙呢?難道僅僅因為長沙是新民學會的根據地嗎?

盡管如此,我們不難推測出毛澤東還不至於因為母親而放棄了自己的事業、自己的選擇。這可以從以下事實和分析得出:

1.既然他在離開長沙去北京之前已經知道自己的母親病了,那他為什麼不選擇留在湖南,或者從長沙回到韶山,或者立即把他母親接到長沙呢?

2.他從上海回到長沙後,他的母親由他的弟弟毛澤民護送到長沙治病,他自己為什麼不親自回去接他的母親呢?

3.在他母親病危之後,是由他的弟弟毛澤民護送從長沙回到韶山的,那他自己為什麼不親自護送他的母親回韶山,並選擇在韶山照顧自己的母親到臨終呢?

4.他母親病故之後,他並未放棄出國的念頭,那他為什麼不出國呢?

5.如果說他母親病故後,他還有照顧自己在長沙的父親和兩個弟弟,還有自己的戀人、後來的妻子楊開慧(1920冬,他們結婚)的責任,那麼,在父親死後,他曾回韶山老家處理完了老家的所有財產,而他仍然沒有出國,這又做何解釋呢?

6.從他後來對待親人和事業關係的一貫處理方式上——他是一貫事業為重的。

從以上事實和分析來看,毛澤東的確是一個重親情、而又顧全大局的人。事實上,他不但對他的母親有責任,對他的父親,還有兩個弟弟,還有他的戀人、後來的妻子同樣有責任。一方麵他不會為了事業而放棄親情(他在母親病故後把父親接到了長沙,他還為兩個弟弟在長沙找到了立足處,他為毛澤民在一師謀到了一個校務工作,為毛澤覃找到了一個學校),另一方麵,他也決不會為了親情而放棄事業,他努力在二者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常言說“自古忠孝不能兩全”,然而,毛澤東努力在忠孝之間找到了一種平衡。

一方麵,我們不能為了描寫毛澤東的偉大,而忽略了他對親人的親情,另一方麵,我們也不能為了描寫他如何重情,可以為了親情而放棄事業。事實的情況是他努力在親情和事業之間尋找一種平衡。

1919年10月毛澤東與父親、叔叔、弟弟在長沙合影。

二、他在北京期間和楊開慧發生了戀情,他是為情所困,因為兒女私情留在了國內。

雖然,他在北京和楊開慧是重逢,但必須指出的是,他們在長沙時已經來往甚密。楊開慧和毛澤東在長沙就交換日記本和筆記本,楊開慧效仿毛澤東學會了冷水浴。不過,我們不排除毛澤東在北京時和楊開慧關係加深了的事實,回長沙後,毛澤東開始稱她為“霞”,而她則稱毛澤東為“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