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8章 社會是個大學堂(6)(3 / 3)

20世紀30年代,毛澤東所作的一係列農村調查與其他著作一樣極具方法論的指導意義,他於1930年6月寫成的《尋烏調查》是其中一篇重要的代表作,是反對本本主義的重要實踐篇。

尋烏調查

1930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攻克位於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的江西尋烏縣城,在此駐紮一個月。針對紅軍中普遍存在的教條主義,時任紅四軍黨代表的毛澤東決心下大力氣糾正此種現象。

為了弄清我國當時的富農現狀和商業現狀,毛澤東決心在尋烏進行一番調查研究。他說:“尋烏調查是1930年5月四軍到尋烏時做的,是陂頭會議(2月7日四軍前委與贛西特委的聯席會議)之後,汀州會議(6月四軍前委與閩西特委的聯席會議)之前,關於中國的富農問題我還沒有全般了解的時候,同時我對於商業狀況是完全的門外漢,因此下大力來做這個調查”。

借助尋烏縣委書記古柏的大力支持,毛澤東開始了他規模最大的一次社會調查。一連十幾天,毛澤東在自己的住處召開了有當地中下層幹部、中小工商業者和其他階層的人士參加的座談會。他仔細地向大家詢問糧食、食鹽、布匹、藥材、生豬、雜貨、土特產、運輸等方麵的詳情,著重了解工商業的情況,甚至對理一次發多少錢、做一件衣服多少錢都細細了解,認真地做筆記。座談會後,他又召開了一次有五十多人參加的總結調查會。會上,他把自己還沒弄明白的或是沒有把握的問題一一提出來,虛心地向大家請教,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令他十分高興。由於毛澤東的調查細致入微,使他對尋烏的城市商業狀況胸有成竹。

甘當小學生

在調查研究之前,端正自己的態度是首要的。毛澤東認為,官僚主義、主觀主義是調查研究的大敵,調查者一定要有“眼睛向下”的決心和“甘當小學生”的精神,“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是一輩子也不會真正懂得中國的事情的”毛澤東嚴肅指出,搞調查研究,一定要以普通勞動者的身份出現,平等待人,采取同誌式的、討論式的商量的態度,決不可當欽差大臣,決不可擺架子,不可以老爺式的,不可以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用事先訂好的什麼“調子”或“框框”去限製被調查的人或者束縛自己。“倘若根據‘想當然’或不合實際的報告來決定政策,那是危險的”。

在一個月的尋烏調查中,毛澤東自己在這方麵做出了表率,他一點也沒有架子,注意保持與調查對象的平等關係,和對方融洽相處。

當毛澤東知道某人掌握某種情況後,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他便以三顧茅廬的誠心去拜訪、詢問。

有一次,他為了向當地農民了解真實情況,就幫助對方插秧,在共同勞動中和對方拉近關係,以了解真實情況。正如毛澤東所說:“沒有滿腔的熱情,沒有眼睛向下的決心,沒有求知的渴望,沒有放下臭架子,當小學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必須明白: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毛澤東在尋烏調查中,注重與調查對象交朋友,比如他在1941年9月13日的《關於農村調查》一文中所說的:“開始時,他們很疑懼,不知我究竟要把他們怎麼樣。所以,第一天隻是談點家常事,他們臉上沒有一點笑容,也不多講。後來,請他們吃了飯,晚上又給他們寬大溫暖的被子睡覺,這樣使他們開始了解我的真意,慢慢有點笑容,說得也較多。到後來,我們簡直毫無拘束,大家熱烈地討論,無話不談,親切得像自家人一樣。”

告誡大家調查要深入細致

工作人員跟隨毛澤東下基層。

毛澤東不但自己注意調查研究,還要求大家和他一樣認真地調查研究。一次,在一個宣傳會上,毛澤東問大家:“同誌們,你們來尋烏調查了沒有?”

當場的不少人回答:“調查了。”

於是,毛澤東又問:“那你們講一講尋烏做生意的哪一類多?”

當時,有人回答說:“尋烏縣城的人最愛吃豆腐、喝水酒,大概是做豆腐、水酒的人多吧!”

毛澤東滿意地點點頭,接著又問:“那麼再說說,尋烏縣哪幾家的豆腐做得最好、最容易賣掉?又有哪幾家水酒做得最好?”

這下,就沒人吭聲了。於是,毛澤東告誡大家調查要深入細致,走馬觀花或是隨便問一下,了解不到問題的深處。

失而複得的《調查工作》裏都講了些什麼?

通過尋烏調查,毛澤東深化了對階級成分的認識,特別是各階級革命態度的認識。這個調查在毛澤東一係列農村調查中具有重要地位。正如毛澤東所說:“到井岡山以後,我作了尋烏調查,才弄清了富農與地主的問題。”

在尋烏調查的基礎上,毛澤東寫出了《尋烏調查》和《調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