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用人如器各取所長(3)(2 / 3)

其實,蘇洵在這裏忘掉了一個人,這個人也有資格去死,這人就是諸葛亮。雖然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沾巾,但他把自己死後的蜀漢事業交給了自己選定的特別放心的一班人手中,他也是死而無憾。

諸葛亮死前,曾秘密表奏後主劉禪:我若不幸死去,蜀漢的相國大事可全權委之於蔣琬。

劉禪仍不以此為足,複派使者問諸葛丞相:蔣琬之後可托於誰?諸葛亮說:可托之費。

所以諸葛亮死前對蜀漢的軍政大權的繼承人都有相當明確的考慮。國家大事委之於蔣琬、費,軍事大權委之於薑維。再加馬岱、王平、張嶷等忠正賢明之士的輔佐,諸葛亮為他之後的蜀漢政權奠定了一個穩固的領導層。

諸葛亮生前就對蔣琬非常賞識。諸葛死後,蔣琬錄尚書事,全麵主持國政,表現得非常穩健,處理政務果斷機敏,於是全國上下敬服,穩住了人心。不到一年蔣琬即為大司馬,總攬蜀漢軍政大權。同時又讓費作了尚書令。

蔣琬死後,費和薑維共主軍政大權,內保國泰民安,外與強魏周旋。這樣,輔佐著一個無能的主子,而無欺君之嫌。這樣蜀漢政權在諸葛亮死後,還延續了二十幾年。這都是諸葛亮善識人、善於用人的結果。有這樣一個結果,諸葛亮也就能對得起劉備臨死托孤的全部情意。

曆來將相、帝王在選擇接班人這件事上,都是費盡心機。而諸葛亮的這番安排,已足見他的識人、用人的高超藝術和深謀遠慮。

必複有賢者,而後可以死。諸葛亮作為一代賢相,死前所作的係列安排,成功地完成了中國古代用人藝術的經典傑作,也是他用人智慧發揚之極至:讓自己的亡靈(忠貞無二的亡靈)借著自己所選定的接班人繼續發揮作用。

10.誠心訪才,用才所長

諸葛亮惜才愛才,緣於他對國家的一片忠心。正是這種忠心,孕育出了他訪才的誠心。正是由於這種誠心,才訪得了許多賢才。這些賢才由於諸葛亮對他們的誠心,因此他們對諸葛亮、對國家,也是一片忠心。這就是以誠心換忠心的辯證法。這同樣是諸葛亮的大智。

心誠則靈,諸葛亮對誠心的感召力是深有體會的。想當年,他自己就是被劉備求才的誠意所感動,出山輔佐劉備的。如今,為了實現複興大業,諸葛亮也懷著一顆誠摯之心,尋求著與自己誌同道合、同心同德之人。

為了得到賢才,諸葛亮曾築求賢台。據《太平寰宇記》記載:在華陽縣(治今成都市)北一裏有一個台,叫讀書台。相傳為諸葛亮治蜀時所築,用來集諸儒兼以待四方賢士.

為了得到賢才,諸葛亮鼓勵下屬向他舉薦各種人才。閬中人姚亻由,在劉備進益州後任功曹書佐。劉禪即位後,姚亻由先被諸葛亮任為廣漢太守,後隨諸葛亮北駐漢中,為丞相掾屬。姚亻〖KG-*3〗由曾向諸葛亮推薦很多文武之士,諸葛亮專門寫了一篇教令號召大家向姚亻由學習。

教令說:

忠益者莫大於進人,進人者各務其所尚;今姚掾並存剛柔,以廣文武之用,可謂博雅矣。願諸掾各希此事,以屬其望。

諸葛亮不但號召大家學習姚亻由,還提拔姚亻由作參軍。

他對姚亻由特別器重,顯然有助於鼓勵大家薦舉人才的積極性。

為了得到賢才,諸葛亮還親自訪尋。益州人秦、五梁、杜微號為州中俊彥,諸葛亮任秦為別駕,五梁為功曹,杜微為主簿。杜微無心仕途,早在劉璋當政時,他就稱病辭官。劉備進入益州後,杜微稱耳朵不好使,閉門不出。劉禪即位後,諸葛亮輔政,命人用乘輿把杜微抬進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