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微的聽力的確不太好,他為了躲避仕宦官場,索性就裝起聾來。諸葛亮見到他,說:早就聽說先生高德,亮渴慕已久。
啊?杜微把手放在耳邊,裝作什麼也聽不見。
諸葛亮見此,又提高聲音把剛才的話重複了一遍。
杜微還是搖頭,嘴裏一個勁叨嘮聽不見。
不料諸葛亮極有耐心。他拿過紙和筆,寫道:
久聞先生德行高尚,亮盼見先生若饑渴曆時之人。可惜您清我濁不能同流,所以一直無緣相見,向您請教。
杜微裝不下去了,隻好對諸葛亮說:微乃無名草民,蒙丞相如此錯愛!
諸葛亮繼續用筆在紙上寫道:
先生不必過謙。州中俊彥王元泰、李伯仁、王文儀、楊季休、丁君幹、李永南兄弟、文仲寶等常提起您。每次說到您,都讚歎您誌向高遠,使我雖未謀麵卻神交已久。我德才俱無,前來統領貴鄉益州,深感德薄任重,憂慮不已。
杜微問諸葛亮:不知丞相有何吩咐?
諸葛亮又寫道:
皇上今年十八歲,天資仁慈聰慧,禮賢下士。天下人心思漢,所以想和您一起因天順民,輔此明主,以建立重振漢綱之功,永垂史冊之勳。
杜微見此,搖搖頭,說:微無德無能,且年老體衰,耳不能聽,實難從命。若無他事,吾便告辭。
諸葛亮擺擺手,示意讓他坐下,又在紙上寫下這樣一段話:
曹丕篡弑,自立為帝,是猶土龍、芻狗之有名也。欲與群賢因其邪偽,以正道滅之。怪君未有相誨,便欲求還於山野。丕又大興勞役,以向吳、楚。今因丕多務,且以閉境勸農,育養民物,並治甲兵,以待其挫,然後伐之,可使兵不戰民不勞而天下定也。君但當以德輔時耳,不責君軍事,何為汲汲欲求去乎!
諸葛亮這番話,坦誠地說明了自己的誌向、打算以及對杜微的要求。杜微終於為諸葛亮的誠心所動,做了蜀國的諫議大夫。
有些人,在沒有給他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和舞台以前,表現平平,甚至有些怪誕。但一旦給他們機會和條件,他們就會有出色的表現。對這樣的人來說,識才者的慧眼是十分重要的。
何祗、蔣琬就是這樣的人。但他們很幸運,遇到了慧眼識才的諸葛亮。
何祗字君肅,自幼貧寒,為人寬厚通濟。此人開始任督軍從事,但整日遊戲放縱,不勤所職。諸葛亮聽說後,決定親自去考察一番,若果真如此,就對何祗依律懲處。他沒有打招呼,下通知,突然來到何祗所在郡,要檢查何祗所管的刑獄工作。當時,諸葛亮對官吏的考核非常嚴厲,眾人都為何祗捏了一把汗。何祗頭天晚上聽說丞相要親自對他考核,連夜張燈審問囚犯,閱讀有關文件。第二天諸葛亮進行考核時,何祗已把眾多案情一一暗誦在心,答對解釋,無有凝滯,暢若流水。這件事引起了諸葛亮的沉思。何祗的同事們都擔心何祗被罷免,說明他在眾人中威信不差。何祗竟在一夜間將所管的刑獄工作了解得如此清楚,可見是個有才幹的人。他之所以遊戲放縱,不勤所職,是不是出於一種懷才不遇的心理?
一個人的才能再大,也有局限。訪求眾多賢能一起為國家效命,力量就會無限。諸葛亮在訪賢、任賢時從不突出自己,因為他深明此種道理,乃成為一個偉大的智者。
諸葛亮決定給何祗提供展示自己才幹的舞台。他不但沒有罷免何祗的官,反而提拔他做了成都縣令。後來郫縣縣令之位出現空缺,諸葛亮又讓何祗身兼兩縣之職。
諸葛亮果然慧眼識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