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祗自從治理兩縣以來,表現出了超人的才幹。成都、郫兩縣因為地處京畿、人口繁多,政務複雜,奸人穢事屢見不鮮,何祗每處理一個案件之前,都要做好周密準備,將罪犯了解得清清楚楚。審案時,他又故弄玄虛,昏昏眠睡,然後突然醒來,指出罪犯的奸詐之處。所以,眾人都害怕何祗審案,都以為他有神術,無敢相欺者。何祗也的確聰明,據說他算糧食賬,讓別人讀而自己心裏計算,其結果不差升合.後來,汶山郡少數民族出現不安定的情況,諸葛亮又拔何祗任汶山郡太守,結果使民、夷服信,很快安定下來。後來,何祗又轉為廣漢太守,汶山郡少數民族又亂,他們提出令得前何府君,乃能安我耳!當時朝廷已不可能再將何祗派回,便提拔了何祗的一個族人任之,這個新官憑借是何祗的族人,就使汶山郡的少數民族信服。可見何祗在汶山郡的威信之高。
附錄:諸葛亮的相關論述
1.善惡既殊,情貌不一《將苑 知人性第三》。
[原文]夫知人性,莫難察焉。善惡既殊,情貌不一,有溫良而為詐者,有外恭而內欺者,有外勇而內怯者,有盡力而不忠者。然知人之道有七焉:一說,間之以是非而觀其誌;二說,窮之以辭辯而觀其變;三說,谘之以計謀而觀其識;四說,告之以禍難而觀其勇;五說,醉之以酒而觀其性;六說,臨之以利而觀其廉;七說,期之以事而觀其信。
[譯文]世間沒有比真正了解一個人更困難的事。各人的善、惡程度不同,本性與外表也不是統一的。有的人外表溫良而內實奸詐,有的人外表恭謙而心懷欺騙,有的人外似勇敢而內實怯懦,有的人看起來能盡全力而實不忠。然而,要了解一個人的本性,可以從七個方麵下手:一、用離間的方法而觀察他的誌向;二、用激烈的言辭故意激怒他,而觀察他的氣度與應變能力;三、詢問他對某個計劃方麵的意見,考察他的勇氣與膽略;五、利用喝酒的機會使他大醉,從而觀察他的本性與修養;六、以利益引誘他,從而考察他是不是清廉;七、將事情交給他處理,從而觀察他是不是守信用。
2.寬而能剛,勇而負計《將苑 將才第四》。
[原文]夫將材有九。道之以德,齊之以禮,而知其饑寒,察其勞苦,此之謂仁將。事無苟免,不為利撓,有死之榮,無生之辱,此之謂義將。貴而不驕,勝而不恃,賢而能下,剛而能忍,此之謂禮將。奇變莫測,動應多端,轉禍為福,臨危製勝,此之謂智將。進而厚賞,退有嚴刑,賞不逾時,刑不擇貴,此之謂信將。足輕戎馬,氣蓋千夫,蓋固疆場,長於劍戟,此之謂步將。登高履險,馳射如飛,進則先行,退則後殿,此之謂騎將。氣淩三軍,誌輕強虜,怯於小戰,勇於大敵,此之謂猛將。見賢若不及,從諫如順流,寬而能剛,勇而多計,此之謂大將。
[譯文]將帥的才能,可以分為九類:一、以自己的道德行為教育部屬,以禮法規範部下,對部下的關懷無微不至,並能與他們同甘共苦,這樣的將帥是仁將。二、行事不隻圖眼前,有長遠見識,做事不馬虎,不被利益所誘惑,寧可為榮譽獻身,也不屈膝求全,這樣的將領是義將。三、身居高位而不盛氣淩人,功勳卓著而不驕傲自大,道德賢良而能謙讓地位低於自己的人,性格剛直而能容納他人,這樣的將領是禮將。四、運用戰術能高深莫測,足智多謀,身處逆境而能轉禍為福,麵對危難而能化凶為吉,這樣的將帥是智將。五、忠誠守信,對有功人員施以重賞,對有過人員施行懲罰,獎賞分明並不拖延,不論地位高低該罰必罰,這樣的將帥是信將。六、身手矯健、利落,衝鋒陷陣快如飛箭,氣概豪壯能勝千夫,忠心保衛國家,並善於劍戟,這樣的將帥是步將。八、氣蓋三軍,所向無敵。對待小的戰役也能小心謹慎,麵對強敵都是愈戰愈勇,這樣的將帥是猛將。九、麵對賢者能虛心求教,對他人的建議從諫如流,廣開言路,待人寬厚而又正直,勇猛、果斷而又有智謀,這樣的將帥是大將。
3.內心明達,察知善惡《便宜十六策 考黜第八》。
[原文]考黜之政,謂遷善黜惡。明主在上,心昭於天,察知善惡,廣及四海,不敢遺小國之臣,下及庶人,進用賢良,退去貪懦,明良上下,企及國理,眾賢雨集,此所以勸善黜惡,陳之休咎。故考黜之政,務知人之所苦。其苦有五。或有小吏因公為私,乘權作奸,左手執戈,右手治生,內侵於宮,外采於民,此所苦一也;或有過重罰輕,法令不均,無罪被辜,以致滅身,或有重罪得寬,扶強抑弱,加以嚴刑,枉責其情,此所苦二也;或有罪惡之吏,害告訴之人,斷絕語辭,蔽藏其情,掠劫亡命,其枉不常,此所苦三也;或有長吏數易守宰,兼佐為政,阿私所親,枉克所恨,逼切為行,偏頗不承法製,更因賦斂,傍課采利,送故待新,夤緣征發,詐偽儲備,以成家產,此所苦四也;或有縣官慕功,賞罰之際,利人之事,買賣之費,多所裁量,專其價數,民失其職,此所苦五也。凡此五事,民之五害,有如此者,不可不黜,無此五者,不可不遷。故書雲:三載考績,黜陟幽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