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君主治理國家、考核官員的辦法是:有良好治理政績的人就得晉級,表現惡劣、治理差勁的人就要免除。清明的君主,內心明達,可鑒日月,能夠準確地察辨是非,使自己的治理方法通達全國各地,不疏漏小地方的官員,甚至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被列入自己的考核範圍。選拔賢能善良的官員,對貪得無厭、膽怯無能的官員撤職查辦,使國家上下有條不紊,讓天下賢人誌士都輔助國家的治理,使世間所有的賢良人士紛紛而來,這就是群策群力、勸善除惡、消去隱患的道理。所以君主考核百官,首先要了解官員的各種好壞行為,如果他們的行為惡劣,會直接造成百姓的疾苦。總結他們鄙劣的行為,一般可分為五類:一、小的官員貪汙腐敗,以公濟私,借用手中的權職大膽妄為,他們直接統治著百姓,卻對上蒙騙,對下欺壓;二、官員在執行過程中,對罪大惡極的人施以輕刑,法令不明,使無辜的人受冤屈,甚至喪失生命,或是對犯重罪的人從輕判決,恃強欺弱,枉施嚴刑、歪曲案情;三、縱容罪惡官員,對冤情隱匿不追查,並從中作手腳銷毀證據,使蒙受冤屈的人永遠不能昭雪;四、官官相護,結黨營私,執法犯法,利用替國家征收稅賦的機會巧設名目,刮取民脂民膏,又經常利用各種機會在政治上鑽營奔竟,攀援大戶,在經濟上把屬於國家或百姓的財產納入自己的腰包;五、官員貪功圖利,以賞罰為借口,加入各種私情,虛報數額、爭奪民利,使百姓無法生存。具備了這五種劣跡的官員是國家的大害,所以,對這樣的官員不得不依法治罪,對沒有這五條劣跡的官員,不得不提拔。所以《書》中說:考核官員要利用三年時間,對官員三年的行為進行綜合考評,辭退或是查辦沒有任何政績並給百姓造成災難的官員,對於成績優良,政績突出的官員要予以獎勵。
4.不戲弄君子,不蔑視小人《將苑 將誡第十六》。[原文]書說:狎侮君子,罔以盡人心,狎侮小人,罔以盡人力.故行兵之要,務攬英雄之心,嚴賞罰之科,總文武之道,操剛柔之術,說禮樂而敦詩書,先仁義而後智勇;靜如潛魚,動若奔獺,散其所連,折其所強,耀以旌旗,戒以金鼓,退若山移,進如風雨,擊崩若摧,合戰如虎;迫而容之,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卑而驕之,親而離之,強而弱之,有危者安之,有懼者悅之,有叛者懷之,有冤者申之,有強者抑之,有弱者扶之,有謀者親之,有讒者覆之,獲財者與之;不倍兵以攻弱,不恃眾以輕敵,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先計而後動,知勝而始戰,得其財帛不自寶,得其子女不自使。將能如此,嚴申號令,而人願鬥,則兵合刃接而人樂死矣。
[譯文]《書經》上說:戲侮君子,則難以得到他的真心;蔑視小人,也就無法使他盡心為自己效力。因此將帥帶兵的要訣是:必須得到軍隊的人心,嚴格把握有關賞罰製度與紀律,必須具有文武兩方麵的領導能力,剛柔並濟,精通禮、樂、詩、書,使自己在修養方麵達到仁義、智勇的內涵;率軍作戰時,下令部隊隱蔽與休息,則應該使士兵如同魚兒潛水無聲無息,下令部隊出擊時,就應該使戰士如同獺奔跑一樣飛躍前進,既快又猛。打亂敵人的陣營,切斷敵人的聯係,削弱敵人的勢力,揮動旗幟以顯示我軍的威力,並能使部隊服從指揮,聽從調動。撤退時,部隊應如同大山移動一般穩重、整齊,進攻時,應使部隊如同暴風驟雨,徹底摧垮敵軍,同敵人交戰,就應該有猛虎下山一般的威勢。對待敵人,還要采用一些謀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