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修身養德其儉逼下(4)(2 / 3)

附錄:諸葛亮的相關論述

1.正己正人,將士一體選自《將苑 將情第四十五》,題目係編者所加。

[原文]夫為將之道,軍井未汲,將不言渴;軍食未熟,將不言饑;軍火未然,將不言寒;軍幕未施,將不言困;夏不操扇,雨不張蓋,與眾同也。

[譯文]作為將領來說,在作風上要注意一些日常小事:軍營中的水井沒有打上水來,將領不能先叫喊口渴;部隊的飯菜沒有做好,將領不能先叫喊饑餓;軍隊中的火堆沒有升燃,將領不可先叫寒冷;軍隊中的帳篷沒有搭建完好,將領不可先叫困乏;夏季炎熱,將領不可輕易拿扇子取涼;下雨天氣,將領不可先張傘避雨。總的說來,將領在各種生活細節上要處處與戰士相同。

2.治國之政,其猶治家選自《便宜十六策 治國第一》題目係編者所加。

[原文]治國之政,其猶治家。治家者務立其本,本立則末正矣。夫本者,倡始也,末者,應和也。

倡始者,天地也,應和者,萬物也。萬物之事,非天不生,非地不長,非人不成。故人君舉措應天,若北辰為之主,台輔為之臣佐,列宿為之官屬,眾星為之人民。是以北辰不可變改,台輔不可失度,列宿不可錯繆,此天之象也。故立台榭以觀天文,郊祀、逆氣以配神靈,所以務天之本也;耕農、社稷、山林、川澤、祀祠祈福,所以務地之本也;庠序之禮,八佾之樂,明堂辟雍,高牆宗廟,所以務人之本也。故本者,經常之法,規矩之要。圓鑿不可以方枘,鉛刀不可以砍伐,此非常用之事不能成其功,非常用之器不可成其巧。故天失其常,則有逆氣,地失其常,則有枯敗,人失其常,則有患害。經說: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

此之謂也。

[譯文]治理國家的方法,好比管理家庭。管理家庭的主要方麵是確定家庭的根本,根本確定了,其它有關方麵也就自然能確定。本,就是萬事萬物的起始、根本。末,就是由本派生而出並與本相呼應的事物。萬事萬物的根本乃是天地,由天地派生而出的末就是萬事萬物。萬事萬物不斷地繁衍的規律是:賴天生成,依地生長,並經過人來完成。所以君主治理國家的各項政策、法令、措施都應該遵循自然規律,應該如同北極星作為天星的中心一樣,成為治理國家大事的中心,宰相的輔佐則如同北極星身邊的指極星一般,其它的官員則如同天空中其它的星辰,而人民則是散布在天空中數不清的星星小點。因此,北極星的中心位置不可改變,指極星的作用不可沒有法度,其它星辰更不能有錯亂、失誤的地方,這就是天象。所以人們建立高樓閣用以觀測天象,製定時節進行祭祀活動,以便應和神靈,順應矢時、敬畏神靈,這就是務天之本,順應天的規律。人們對農耕、社稷、山林、川澤的祭禮是要祈福於地的,也就是務地之本,順應地的規律。人們在學校裏學習禮義,嚴格八佾之樂,明確上下級的關係。

君主在大殿上設置大學,講授治國安邦的理論,並在深牆大院內祭祀列祖列宗,這就是務人之本。所以說,治理國家的根本就是平時的各項法令、人倫理論的基本內容。圓形的鉚眼,不能容納方形的榫子,鉛刀不可以拿去砍伐樹木,意思就是不用正確的工具不能成就於事,不使用正確的方法不能成功,即違背了客觀規律必定要失敗。當天的規律失去常態時,就會出現動亂,當地的規律錯亂時,萬物就會枯敗,倫理失常必定會出現各種災禍。因此經書中說:如果不是先王傳下來的禮法道統,我不敢妄加遵循。說的就是這方麵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