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代製(2 / 3)

香爐

古以蕭艾達神明而不焚香,故無香爐。今所謂香爐,皆以古人宗廟祭器為之。爵爐則古之爵,狻猊爐則古踽,足豆香球則古之鬵,其等不一,或有新鑄而象古為之者,惟博山爐乃漢太子宮所用者,香爐之製始於此,亦有僞者,當以物色辨之。

古器不知名

餘姚一達官家有古銅盆,大如火爐而周回有十二環。婺州馬鋪嶺人家,掘得古銅盆,而兩環在腹下足之上。此二器文字所不載,或以環低者為古敧器。

追蠡

禹之聲尚文王之,聲以追蠡,趙岐注:“以追為鍾紐”。於義未安“追者琢也”。詩雲:“追琢其章”。今畫家滴粉令凸起,猶謂之追粉。所謂追蠡,葢古銅器欵文追起處,漫滅也。趙氏釋蠡為絶亦非絶,葢剝蝕也。今人亦以器物用久而剝蝕者為蠡。

舂陵塜鏡

道州民,於舂陵侯塜得一古鏡,於背上作菱花四朶極精巧,其鏡靣背用水銀,即今所謂磨鏡藥也。鏡色畧昏而不黑,並無青緑色及剝蝕處。此乃西漢時物,入土千餘年,其質並未變,信知古銅器有青緑剝蝕者,非三代時物無此也。

晉塜古器

或傅:嵊縣僧舍治地得磚,上有永和字。及得銅器,如今香爐而有葢。上仰三足如小竹筒空而透。上筒端各有一飛鶴,爐下亦三足,別有銅盆承之。

怪石辨

恠石小而起峯,多有岩岫聳秀嶔嵌之狀,可登幾案觀玩,亦竒物也。其餘有靈璧、英石、道石、融石、川石、桂川石、邵石、太湖石、與其它雜石,亦出多等。今列於其後。

靈璧石

靈璧石出絛州靈璧縣。其石不在山穀,深山之中掘之乃見,色如漆,間有細白紋如玉,然不起峯,亦無岩岫,佳者如菡萏或如臥牛如蟠螭,扣之,聲清越如金玉,以利刁刮之畧不動,此石能收香,齋閣中有之則香雲終日盤旋不散,不取其有峯也。僞者多以太湖石染色為之,葢太湖石亦微有聲,亦有白脈,然以利刀刮之則成屑。

英石

英州出此石。如銅鑛,聲亦如銅。倒懸生岩下,以鋸取之。故底有鋸痕,大者或長七八尺,起峯至二三寸,亦幾案竒玩。然色潤者可愛,枯燥者不足貴也。

道石

道州石亦起峯可愛,但石麄又枯燥之甚,且體脆不任衝撞。

融石

融州老君洞所出。亦起峯,麄燥體脆又甚於道州石。

川石

竒聳高大可愛,然多人力雕刻後,置急水中舂撞之,其色枯燥。

桂川石

靖江府所出。雖出自然,然石麄而色不佳,或有玲瓏者雅,宜置之花檻中,它無用也。

邵石

寶慶府所出。色黒,多以作博棊子刻作筆架,並無自然峯巒。

太湖石

出平江太湖。土人取大材或高一二丈者,先雕刻置急水中舂撞之,久如天成。或用煙薫或染之,色亦能黒,微有聲,宜作假山用。

怪石有水自出

紹興一士大夫家有異石,起峯峯之趾有一穴,中有水應潮自生,以之供研滴。嘉定間,越帥以重價得之。

東坡小有洞天

東坡小有洞天石。石下作一座子,座中蔵香爐,引數竅正對岩岫間,每焚香則煙雲滿岫。今在豫章郡山穀家,其家珍重,常與穀身同置一匣。

研屏辨

山穀烏石硯屏

古有研屏或銘硯,多鐫於硯之底與側。自東坡山穀始作硯屏,既勒銘於硯,又刻於屏,以表而出之。山穀有烏石、研石屏,今在婺州義烏一士夫家。南康軍烏石,葢烏石堅耐,它石不可用也。

宣和玉屏

洪景盧《夷堅誌》雲:“一士夫赴官就道,其子婦方懷妊,轎夫顛仆而半産,乃翁呼轎夫欲治之,夫曰:‘逼曉不辨道路,為一石所礙’。翁不信,親往視之,匾濶微吐,良玉璞也。擕諸玉工解作三片。青質白章成山林、雲月、飛鳥象歴歴分明,自取其二,以一謝工。工治作屏,因貴璫以獻禦府,惜其無對。召工問之,工具以士夫姓名對,被旨以重賞。宣輳成三屏,置之玉虛殿。”

永州石屏

永州祁陽石。雖成紋景,叢雜不清逺,又多刻畫而成。以手摸之,有凸凹可騐。間有自然者,不甚佳。

蜀中鬆林石

蜀中有石,解開自然有小鬆形,或三五十株行列成逕,描畫所不及,又鬆止高二寸,正堪作研屏。屏之式,止須連腔腳高尺一二寸許,闊尺五六寸許,方與葢小研相稱。若髙大,非所宜。其腔宜用黑漆並烏木,不宜用鈿花犀牛之類。

畫屏

取名畫,極低小者。嵌屏腔亦佳,但難得耳。古人多留意作玩靣,大如小盌者亦宜,嵌背苟非名筆則不可,或用古人墨跡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