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控的意義
我們可以這樣定義管理:管理者通過對企業資源進行計劃、組織和領導,並以高效的方式實現企業目標。計劃、組織、領導是管理的三項職能。
計劃是管理者確定企業未來發展目標以及製定實現目標方式的能力。計劃涉及到人員、組織結構和資源,一份完善的計劃必須明確人員、目標、實現期限、資金預算等。計劃是管理的基礎,具體細化了企業發展的目標,目標標準和實現的流程,沒有這一切,管理就失去了根據。組織必須服從計劃,組織包括工作任務分配,以及一項任務涉及到多個部門時的流程與部門間的相互配合。領導是指運用自己的領導才能激勵員工並促使企業實現目標。領導還意味著培育優秀的企業文化和價值,凝聚員工一起為企業願景而努力工作。這樣領導才能在企業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
具有出色管理能力的領導者可以將企業引上成功的道路,甚至可以力挽狂瀾,使企業走出困境。裏·艾柯卡便是傑出的管理者代表之一,他曾經依靠卓越的管理能力將克萊斯勒汽車公司從泥潭中拯救出來。
但是,從上麵的定義來看,管理者的個人能力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依賴某個人,而是依賴文化和體製。沒有裏·艾柯卡,克萊斯勒公司很快又陷入了困境,原因是裏·艾柯卡擁有出色的管理能力,卻沒有創造一種使企業持續發展的管控體製。事實上,管控(或者說長期穩定的管控體製)的形成是企業目標和計劃順利實施的保障。
【案例鏈接】
格雷洛的困惑
格雷洛是一名出色的管理者,一年多前接手一家瀕臨倒閉的工廠,在他的管理下有了一定的起色,但是他總存在一個困惑:他任廠長後第一件事是親自製定工廠一係列工作的計劃目標。具體地說,他要解決工廠的浪費問題要解決職工超時工作的問題,要減少廢料的運輸費用問題。後來他年終看了工廠有關今年實現目標情況的統計資料,這方麵目標實現情況出乎意料之外:原材料的浪費比去年更嚴重,原材料的浪費率競占總額的16%,職工超時費用亦隻降到9萬美元,遠沒達到原定的目標。運輸費用也根本沒有降低。他為此而氣得說不出一句話來,這讓他感到困惑,為什麼設定了具體的目標實現不了?他感覺自己的管理上沒有什麼失誤啊?
他把這些情況告訴負責生產的副廠長,並嚴肅批評了這位副廠長。而副廠長則爭辯說:“我曾對工人強調過要注意減少浪費的問題,我原以為工人也會按我的要求去做的。”人事部門的負責人也附和著說:“我已經為削減超時的費用作了最大的努力。隻對那些必須支付的款項才支付。”而負責運輸方麵的負責人則說:“我對未能把運輸費用減下來並感到意外,我已經想盡了一切辦法。我預測,明年的運輸費用可能要上升3%-4%。”
在分別與有關方麵的負責人交談之後,格雷洛又把他們召集起來布置新的要求,他說:“生產部門一定要把原材料的費用降低10%,人事部門一定要把職工超時費用降到7萬元;即是運輸費用要提高,但也決不能超過今年的標準。這就是我們明年的目標。我到明年再看你們的結果!”
那麼格雷洛明年能不能實現目標呢?如果不找到問題的症結,恐怕到明年目標又要成了“空頭支票”。光有目標,而沒有高效的管控,那麼目標的實現是很難有保障的。
何謂管控力
管理強調領導力,更多地注重個人能力;控製講求規則和製度的力量,更為注重體係的能力,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不是依賴於某個人,而是依賴於文化和體製。所以,一旦管理和控製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體係,將產生一種強大的合力,這種力量可以促使企業進入自行運營狀態,而這種力量能夠持久地留在企業內部,這便是管控力。
管控力的本質
許多世界領先企業都擁有一套獨特的商業模式,依靠這一模式,可以將經營戰略和經營思路迅速實施,並取得優秀的業績。其實那些模式就是企業管控力的體現。
那麼管控力的本質又是什麼?
管控力不是指管理者的個人管理能力,它在本質上是商業運營思想與管控工具相結合而產生的企業運營係統。也就是說,管控力產生於企業經營中管理和控製共同的合力作用,它的形成是一個係統化的過程,一旦企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控係統,其管控力將迅速提升,將大大減少管理的複雜性,同時會迅速提高企業經營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