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管控出效率
效率為王
1969年成立至今,海信已經走過了近40個年頭的曆程。改革開放以來,曾有上百個品牌與海信同在,然而在市場轉型及一次次的產業升級中,這些品牌逐漸消亡,而對技術有著執著追求的海信卻取得了穩健快速的發展,實現了做大做強,海信的成功,很好地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堅定不移地堅持技術創新是海信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所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海信以“技術立企”為本,很好地把握了產業升級的重大機遇,始終以新技術、新產品引領市場,重視效率,使海信在市場經濟的曆練中,快速地從區域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成為中國平板電視市場的第一品牌。
海信正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創新為手段,通過科學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企業的效率,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提高了產品質量,促進了市場競爭中的主導地位。而海信發展貫穿始終的關鍵詞是什麼呢?筆者研究發現是效率,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效率是企業的生命。但是效率從何而來?那麼這就引出了企業經營中一個重要命題——管控出效率,管控是產生高效率的關鍵。
管控——企業效率的生命線
企業管控中的效率範疇,反映的是企業相關要素投入與其預期目標實現程度的比例關係,也就是說,效率描述企業所付出的投入成本與目標值是否最終實現和該比例是否最佳的狀態。企業存在的理由是獲取利益,因此效率是企業管控最應關注的指標,它標誌著企業是否能夠發展,是否有競爭力。
“加強管理,提高效率”是許多企業懸堂高掛的標語,卻有為數不少年年喊著“加強管理,提高效率”的企業人心渙散,效率低下,企業的效益就像王小二過年是一年不如一年。有的企業在迷茫中不斷探索,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企業的效率來源於企業內功的修煉,也就是企業管控力的提高。
企業效率的提高,必須結合企業自身實際,形成一套與企業發展緊密契合的管控係統,它能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指示明燈的作用,不過管控係統要卓見成效卻得依靠企業中的每一位員工不折不扣的執行來實現,對於企業員工來說,管理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最與自己貼近的體現形式之一就是公司的規章製度,這也是管控係統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卓越的公司管控係統應當能夠滿足內外部因素需要,並隨因素的變化具備與時俱進的戰略柔性。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管理者是否經常有這樣的疑惑:老板說的很多,也確定了目標,中層也知道如何做,就是目標實現效果不理想,老板不滿意。計劃做得很好,就是執行起來無法真正到位。以上問題的原因很簡單——管控係統不完善,管控力差。也就是說目標完成不了並不一定是員工的能力差,而是企業缺乏有效的管控體製。
如果企業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管控體製,相信一定能夠改變企業管理混亂、控製失效的狀況。例如規章製度作為管控體製一部分,單位中的任何人觸犯都要受到懲處,企業的規章製度就像一個熱爐,熱爐火紅,你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爐子是熱的,是會灼傷人的,這是它的警告性原則;每當你碰到熱爐,肯定會被火灼傷,這是它的不可侵犯性原則;當你碰到熱爐時,立即就被灼傷這是它的即時性原則;不管是誰碰到熱爐,都會被灼傷這是它的公平性原則。我們都要維護管理這個“火爐”,也就是說,及時的跟蹤檢查,記錄誰碰了火爐的成員,對於那些不安定的心來說它是危險的遊戲,對於尊重和愛護它的人來說,它卻能帶來保護、溫暖和個人的發展和提高。企業要加強管控,還要能根據實際變化和用途調節火爐溫度,如果企業能用好這個火爐,企業的效率和效益也將接踵而至。
因此,有效的管控意味著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為員工設立合理的目標與標準,然後形成實施計劃,並通過有力的控製和適度的分權,細化目標,責任到人,以目標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行動和計劃相吻合,有效地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率,從而取得理想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