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何為管控力(2)(1 / 3)

管控——員工效率的保證

世界上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企業數不勝數,然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每天都會有相當的一部分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被淘汰。原因有很多,比如說資本的大小,生產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的高低,生產效率等,其中一個最關鍵的因素就是企業管控。管控是企業運營的核心,任何企業要想做強、做大,首先必須擁有一個完善的管控體係。企業的管控包括很多方麵,人力資源管控是其中重要一環,這一環關係到員工的效率。

從劉備的“三顧茅廬”到諾基亞“以人為本”的廣告詞,都說明了人才對企業的重要性。 有了人才要善於運用,任人唯賢、任人唯能、知人善任,充分發揮人才的能量。著名的福特公司、微軟公司、可口可樂公司等一些知名企業,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與其善用人才是分不開的。但是識才用才,提高人才在企業的工作的效率,不是僅僅依靠管理者就能完成的,必須依賴一套完整的管控體係才能完成。例如在公司內部製定完備的獎懲製度,並通過管控手段來對“功臣”給予鼓勵和支持,而對於犯錯誤的員工,應及時的進行糾正,這才能在企業內部營造出公平的競爭環境,從而帶動了大家的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

當然,管控是一個體係,講究管與控的結合,隻懂管理實現不了目標,隻懂控製也會失去人心。在企業的運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良的工作作風,比如說損人利己,對企業不負責任,損害企業利益,假公濟私,損害公司形象等,對於這種情況,如果不依靠管控體係的力量,不運用係統化的控製方式,很難產生良好的效果。但是另一方麵,要提高員工工作效率,也應注意管理的技巧運用,例如要注重感情投資,為員工創造一種融洽、和諧的環境,關心員工、愛護員工、體貼員工。在工作中多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多進行思想交流,當他們遇到困難時,幫助他們,這樣才能深入人心,得到大家的信任與支持,大家自然會對企業的發展都心向之、魂係之、情投之、力注之,全心全意為企業效力,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工作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節管控力的源泉

要打造管控力,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管控最高效的工具?其次要探尋管控力的來源,到底是什麼促使管控力的產生?隻有這個問題得到回答,管控力的打造才具有可能性。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在《管理的實踐》中鄭重地指出:“企業的目的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各級管理人員隻有通過這些目標對下級進行管理,並以目標的完成情況來衡量每個人的貢獻大小,才能保證企業總目標的實現。”由此可見,每個管理人員或工人的分目標就是企業總目標對他的要求,同時也是這個管理人員或工人對企業總目標的貢獻。隻有每位管理者或工人都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標,整個企業的總目標才有完成的希望。

以上是目標管理的核心思想,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和研究發現,這一思想與管控力的打造是不謀而合的。其實管控的實質即是通過企業目標的製定、展開、以及依據標準進行評價、考核、獎懲等達到企業內部的健康運營,從而在企業內部形成持久的管控力。可是管控力的產生真的如此簡單嗎?絕不會。但是從管控的實質中也傳達了管控力作為一個係統所必須的幾個關鍵因素:管控的目的和對象是什麼?依靠什麼來管控?如何管控?

管控力的目的是為了使企業更有效地實現企業目標,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穩定的運營係統和體製,以保證企業更好地實現目標,始終行駛在“高效的快車道”上。目標是管控力產生的根本原因,它既是管控的對象,也是管控的依據,它貫穿於管控的整個過程。

因此目標是最高效的管控工具。同時,企業要打造管控力,僅僅擁有了目標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目標隻是指明了一個方向,或是一個具體的指標。要有管控力,還必須為目標製定嚴格的標準。所以,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目標是管控力的根本,而標準是管控力的靈魂。兩者共同構成了管控力的源泉。

企業目標的積極意義

企業目標就是實現其宗旨所要達到的預期成果,可以說,沒有目標,管控力就無從談起,而沒有管控力的企業是沒有希望的企業。美國行為學家吉格勒指出:“設定一個高目標就等於達到了目標的一部分。”對於個體的人來說,想要將來有高遠的發展,就必須給自己確立一個切合自身實際的目標。同樣,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沒有目標是相當危險的,那麼企業為什麼需要目標呢?我們明白了目標的積極意義,這個問題的答案就很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