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監督和透明(1)(1 / 3)

通過本章的學習,你應該能夠:

1、懂得企業內部監督的作用;

2、學會如何完善企業監督製度;

3、理解透明管控的含義及其意義;

4、明確如何實施透明管控。

第一節發揮監督的作用

企業內部為什麼需要監督

企業內部管理監督是企業管控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企業目標實現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有力的管控工具。有權力就需要有監督,有監督才能使管理者的權力和管控行為,更趨於合理,更加符合企業發展現狀,有效避免管理者的獨斷專行、判斷失誤或是主觀臆斷地進行經營活動,使得企業內部經營氛圍和諧,經營程序透明,更有利於調動員工的積極性,更好地實施企業各項規章製度。

因此,管理者要正確理解監督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作用,進一步加深對加強內部監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自覺增強此項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公眾監督——企業發展的助推器

企業的公眾監督作為“自下而上”的非權力性監督,主要是通過提出建議和批評協助企業改進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企業環境。雖然它不具有法律的約束力和紀律的強製性,但作為監督機製的一個有效措施,是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它對於優化企業運營環境,端正企業風氣,促進企業正確決策,促使管理者的自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企業的公眾監督具有一定的威懾性和製約性,企業的管理者在行使權力中通過接受員工的民主監督,管理層和經營層才不敢懈怠,才能正確行使好自己的權力,集思廣益,正確決策。同時,公眾監督能使員工充分感受到自己是企業這個大家庭的一員,從而關心管理者和企業發展,增強了主人翁觀念,這就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為企業的發展奠定更廣泛的基礎。因此,它成為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的強大動力。

【案例鏈接】

“民主監督”促發展

天同集團公司的前身是石家莊拖拉機廠,始建於1974年,曾作為國家定點生產拖拉機和農用運輸車的大型骨幹企業,躋身於全國工業企業500強和機械行業50強。然而從1992年開始,由於多種原因,企業逐步陷入困境,出現了嚴重虧損,到1994年上半年累計虧損達6000多萬元。在企業難以為繼的情況下,1994年6月,市委調整了廠領導班子,經過廠長和黨政一班人團結協作,充分相信、依靠職工群眾,奮力拚搏,開拓進取,使企業在短短4年時間裏,徹底扭轉了虧損被動局麵,由一個瀕臨破產的普通拖拉機生產企業,發展成為擁有7個子公司、1個控股公司的河北省支柱企業。這些成績的取得,不僅得益於深化企業改革、加強內部管理、調整產品結構,更得益於全麵推行“廠務公開、民主監督”製度,保護、調動和發揮了廣大職工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了公司的迅速發展。

由此可見,天同集團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倒強的發展得益於加強管理、調整發展思路,也與企業內部有長久持續的公眾監督息息相關,“廠務公開、民主監督”成為企業發展的助推器,這一點值得管理者們思考。

信任員工,鼓勵他們參與監督

赫勒法則認為,當人們知道自己的工作成績有人檢查的時候會加倍努力。隻有在相互信任的情況下,監督才會成為動力。所以,要充分發揮公眾監督的作用,首先必須信任員工,鼓勵他們參與監督。

【案例鏈接】

澳柯瑪集團的“公共監督”

澳柯瑪集團領導班子調整後,集團黨委堅持把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建設透明企業,作為企業擺脫困境、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的重要措施,有效地增強了企業決策的民主性和科學性,促進了企業的發展。

新領導班子上任後,麵對企業嚴重的經營困境,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充分發揮員工的智慧和積極性,實行廠務公開民主監督管理,建設透明陽光企業,不僅是企業盡早擺脫困境的明智之舉,更是企業發展壯大的必然選擇。於是,集團以澳柯瑪局域網為平台,以高層經營管理活動為內容,以企業的和諧、改革、發展為重點,以全體員工關心、關注的問題為目標,建立健全了廠務公開民主監督管理機製。

從集團經營戰略、重大決策、招標投標、資產處置、人事調整、人員招聘,到集團黨委會議紀要、每周工作安排、各部門車輛油耗及維修費用、企業違法亂紀現象的處罰等等,集團都實行了公開、公示製度,充分聽取各方麵的意見和建議,多渠道接受全體員工的監督和評判。

正是由於這種暢通的民主監督渠道和透明的企業管理理念,點燃了全體員工共渡難關、再次創業的激情,強化了企業的科學決策和民主。激發了企業的內部活力,為澳柯瑪集團走出低穀、重振雄風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