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跟蹤和修正(1)(2 / 3)

【案例鏈接】

不拉馬的士兵

一位年輕的炮兵軍官上任後,到下屬部隊視察操練情況,發現有幾個部隊操練時有一個共同的情況:在操練中,總有一個士兵自始至終站在大炮的炮筒下,紋絲不動。經過詢問,得到的答案是:操練條例就是這樣規定的。

原來,條例因循的是用馬拉大炮時代的規則,當時站在炮筒下的士兵的任務是拉住馬的韁繩,防止大炮發射後因後座力產生的距離偏差,減少再次瞄準的時間。現在大炮不再需要這一角色了。但條例沒有及時調整,出現了不拉馬的士兵。這位軍官的發現使他受到了國防部的表彰。

由此可見,往往問題就暴露在過程當中,當一些條例、規則、計劃等不適合現今的發展,那麼就要及時跟蹤發現並加以修正。

第二節過程管控

【管控力行動指南】

如何有效跟蹤檢查

許多企業的目標為什麼實現不了?往往不是因為目標製定的錯誤,而是對目標實施的過程缺乏應有的關注,從而給予員工偏移目標和問題堆積的機會。有一種誤解是,如果每個人都持續努力更聰明地工作的話,公司就肯定能順利完成目標,取得並維持市場領先者的地位。然而,如果員工的確很努力,但是他們的努力方向與公司整體目標存在偏差,就會產生眾多的不協同因素,那麼目標的實現隻能是天方夜譚。

目標完不成,員工也會覺得憋屈,明明很用心了,為什麼產生不了效果?就是因為管理者沒有進行及時的跟蹤和修正,有效糾正目標執行過程中的偏差,形成真正實現目標的合力。那我們該如何有效地跟蹤我們的既定目標的執行情況,及時發現偏離軌道的行為呢?

一、讓每一個目標都有詳細的行動計劃

有了目標絕不等於目標的實現,目標的執行也不是盲目地行動。詳細的目標行動計劃和措施是目標實現的前提條件,也是管理者實行跟蹤檢查的基本依據。因此目標執行之前必須製定一個周詳的計劃,雖然說計劃在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調整,但那是計劃修正時所要做的事。

目標是具有層級的,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目標係統(這在第二章已做過闡釋),針對目標係統內的每一個目標都應當製定一個行動計劃,這份計劃應充實詳盡,計劃的內容應當包括:目標內容、實現期限、實施步驟、如何避免偏差、目標關鍵點路徑圖、可能遭遇問題的應對、目標承諾、評估的參照依據等等,並要明確突出執行計劃的關鍵點。

吳斌是一家家政服務公司的經理,他曾耗費大量資源和精力對他手下的主管和員工,在持續改進服務質量、基於根本原因解決問題的技巧,以顧客為中心以及過程控製方麵進行培訓。他相信這些管理技巧的培訓將為一個成長型公司的共同文化打下堅實的基礎。不幸的是,吳斌沒有如願以償。他曾把目標實施計劃送給我評估:

某家政服務公司的年度目標計劃

人員:確保管理是以人為中心的

服務:所有的服務都要做到完美

確保及時地更換廢舊用品

服務部門要得到更好的培訓

利潤:增強管理團隊

明確製定改進公司薄弱環節的戰略

增長:機密

他的年度目標執行計劃看起來一點也不像是計劃,倒更像一個目標宣言,很顯然這是一份無效計劃,可想而知,這份計劃為他公司目標實現隻能提供微乎其微的指導。要知道計劃越詳細事務越明確,每個人就越容易采取行動。

計劃還有一個效果就是可以為短期或長期的評估提供參照,通過計劃書員工可以明確:“我是否在貫徹執行我的目標?”這會通過參照跟蹤控製措施來測定;“我怎樣來衡量我的執行效果?”這會通過參照評估成果而得出結論。

二、識別並跟蹤實現目標的最關鍵因素

做任何事都有其關鍵因素,把握不住關鍵因素,問題將很難得到解決。因此要得到良好的跟蹤檢查效果,必須識別和跟蹤實現目標的關鍵因素,否則,我們的跟蹤很可能會出現偏離核心目標的情況,從而導致跟蹤效果大大降低的情況出現。許多企業都在犯一個錯誤:工作沒有重心,覺得什麼都重要,結果便意味著什麼都不重要。在複雜的商業環境中,沒有一個管理者能夠在所有時間裏監視所有人、所有的活動和所有的預警信號。因此,明智的管理者會識別、監測、控製最為關鍵的目標執行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