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羊脂球》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她是個以妙年發胖著名的,得了個和實際相符的諢名叫做羊脂球。矮矮的身材,滿身各部分全是滾圓的,胖得全是肥膘,手指頭兒全是豐滿之至的,豐滿得在每一節小骨和另一節接合的地方都箍出了一個圈,簡直像是一串短短兒的香腸似的;皮膚是光潤而且繃緊的,胸脯豐滿得在裙袍裏突出來,然而她始終被人垂涎又被人追逐,她的鮮潤處所教人看了多麼順眼。她的臉蛋兒像一個發紅的蘋果、一朵將要開放的芍藥;臉蛋兒上半段,睜開了一雙活溜溜的黑眼睛,四周深而密的睫毛向內部映出一圈陰影;下半段,一張嫵媚的嘴,窄窄兒的、潤澤得使人想去親吻,內部露出一排閃光而且非常纖細的牙齒。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選》上冊第12頁)
這是對主人公羊脂球的肖像描寫。重點描寫了他肥胖身材、手指和五官。一個豐滿、鮮潤、嫵媚、引人的妓女就活生生地站在了讀者麵前。反之,如果作者不抓取這些實在而又瑣碎的細節,隻用“她是個豐滿、光潤、引人注目的可愛妓女”一句,則隻能給讀者一個抽像的概念,幾乎連模糊的影子也留不下。
可見,細節是想像思維的特殊語言。離開了這一特殊手段,便失掉了形像。文學的藝術性也就不存在了。巴爾紮克說得好:“才能最明顯的標誌,無疑就是想像的能力。但是,現在當一切可能的結局都已準備就緒,一切情節都已加工過,一切不可能的都已試過,這時作者堅信,再前進一步,唯有細節將組成作品的價值。”(《個人生活場景》一版後記)茅盾說:“善於描寫典型的偉大作家,不但用大量事件來表現人物性格,而且不放鬆任何細節的描寫。”(《關於藝術技巧》)從這個意義上說,細節還是人物逼真和富有立體感的酵母和放大鏡。難怪許多著名作家都在為尋找富有表現力的細節,孜孜以求,並不斷發出“故事情節好找,細節難尋”的感歎。因為清潔可以虛構,而富有特征的細節,都是挖掘自生活的礦藏。有的作品之所以雷同,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來自生活礦藏富有特征的生活細節。我們想到阿Q,馬上便想到,他跟趙太爺姓趙,調戲小尼姑,同小D打架,同王胡爭吵,跟假洋鬼子要革命,死到臨頭還為圓圈畫得不圓而羞愧等細節。正是這些瑣細的“材料”,塑出了阿Q這一著名典型。
二、細節的特征
細節好比是人體的細胞,萬裏長城的一塊磚頭。它是構成小說各部分(情節、人物、環境)的最小單位和存在實體。那麼,不論從質和量上來說,它都是極其具體而細微的。細微性成了它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麵,它又是無時不存,無處不在,隨處可見,俯拾即是,充滿著小說全部進程的時間與空間。這是細節的泛在性。同時,情節、人物、環境,貫穿小說始終,細節也與之同步運行。這一特性決定了細節的多量性。可以說,細節的泛在性和多量性,超過小說任何其它成分。因此,細小性、泛在性和多量性便是細節的主要特征。
細節的這種泛在性,決定著它的多種多樣的存在形式。要結合細節作出準確而允當的分類,有著很多困難,這裏隻能粗略加以劃分。細節除了可能服務於肖像、景物描寫之外,還可以服務於人物的心理、表情、動作及社會環境的描寫。根據它的功能,我們可以把它分別稱為肖像細節、服飾細節、心理細節、表情細節、動作細節、景物細節和社會生活細節七大類。
除了上麵的兩個例子,我們在舉幾個例子來證明:
她慢慢地舉起她的眼睛向著我……啊,一個戀愛的女人眼光,——誰能夠描寫呢?這對眼睛,它們在懇求,它們表示信任,它們又在追問,它們又表示服從……我不能抵抗它們的魔力。我覺得有一股微火像許多燒紅的針跑遍我的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