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司馬昭之心

公元220年,曹操的兒子曹丕稱帝,出生於高級士族家庭的司馬懿逐漸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掌握魏國軍權,成為魏國最有權勢的大臣。公元239年,魏明帝臨死前,委托曹真的兒子曹爽和司馬懿共同輔佐年僅八歲的幼主齊王曹芳。曹爽遠不是司馬懿的對手,被司馬懿殺死,司馬氏獨攬了曹魏的中央大權,司馬懿和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照相繼執政。公元254年,司馬師廢除齊王曹芳,另立年僅十三歲的高貴鄉公曹髦為帝。公元255年,司馬師病死,司馬昭掌握政權。

公元260年,魏帝見司馬氏三世專權,而自己的權力在一天天喪失,就覺得非常氣憤。一天,曹髦召集侍中王沈、尚書王經、散騎常侍王業前來計議,對他們說:“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我不能坐等廢辱,今天要與你們一塊討伐他。”王沈、王業不僅沒有支持曹髦,反而立即向司馬昭告密,司馬昭做好了準備。曹髦帶著宮中數百個老弱殘兵,吵吵嚷嚷地去攻打司馬昭。曹髦剛和司馬昭的手下人交鋒,就被殺死了。曹髦死後,司馬昭另立十四歲的曹奐為傀儡皇帝。至此,曹魏政權及其支持者再也無力反抗了。

一六、韓信背水一戰

公元前204年,平定了魏地的韓信和張耳率領幾萬大軍,想通過太行山區的井陘(今河北西部,鄰接山西)。趙王歇和成安君陳餘,就把20萬兵力聚集在井陘關的隘口。

趙將廣武君李左車對成安君陳餘說:“韓信正攻下魏地,其鋒銳不可擋。但是,我們的井陘關道路非常狹隘,不能使兩輛兵車並行,不能使騎兵排成行列。漢軍從幾百裏外而來,他們的糧車一定落在部隊的後麵,請您撥給我3萬奇兵,抄小路去攔截糧車,您深掘戰壕,高築營壘,堅守陣地,不出兵交戰。這樣,他們往前不能進,向後不能退,我再用奇兵切斷他們的後路,叫他們沒有一點吃的、用的,不出十天,我們就可得到韓信和張耳的頭顱。不然,我們就會成為他們的俘虜。”

陳餘卻說:“韓信現在的兵力,口頭上號稱有幾萬,其實不過幾千人罷了!像這樣兵力薄弱跋涉千裏的疲憊不堪的軍隊,我們反而避開不打,以後遇到強大的敵人怎麼辦呢?那麼其他的諸侯就會笑話我們怯懦,就會輕易地來攻打我們了。”

且說韓信派人刺探趙軍情況,聽說陳餘沒有按照李左車的計策行事,這才大膽地向那狹長的隘路挺進。在不到井陘口30裏的地方,安營紮寨。半夜裏發出突擊的命令,挑選兩千輕騎,讓他們每人攜帶一麵紅色漢旗,從近道沿著山路隱蔽行進到趙軍軍營附近。臨行前,韓信對他們說:“趙軍看到我軍敗退,一定會傾巢出動追擊我軍,到那時你們迅即衝入趙營,把他們的旗幟拔了,換上我軍的旗幟。”

接著,韓信派一萬人作先頭部隊,開出營寨,麵向趙軍,背向河水,排開了陣勢。趙軍見後,都嘲笑漢軍愚蠢。天亮後,韓信率領部分軍隊開出井陘口隘道。趙軍果然全部拉出軍隊迎擊。雙方交戰了很久,漢軍假裝敗退,趙軍全力追擊,遠離了軍營。韓信事先派出的那2000輕騎,早已埋伏在趙營的附近,這時趁機衝入趙營,把趙國的旗幟都拔了,換上了2000麵漢軍的旗幟。

再說韓信、張耳率軍退入背水的軍陣之中,因為那裏沒有退路了,個個拚死作戰,趙軍一下子不能取勝。打了一陣拉據戰,趙軍想收兵回營,可是回頭一看,營帳上全是漢軍的紅色旗幟,大為驚恐,以為漢軍已經俘虜了趙王及他們的將領們了。漢軍見趙軍陣勢大亂,趁機兩路夾擊,大破趙軍,殺了陳餘,活捉了趙王歇和李左車。

戰鬥結束後,有人問韓信:“兵法上說,作戰時要背山臨水,可是將軍卻背水為陣,反其道而行,這是什麼戰術呀?”

韓信說:“兵書上說,‘必須把軍隊置於險境,士兵才能奮勇作戰,然後可以絕處逢生,獲得勝利。’如果把這些平素並沒有受我訓練的將士安置在可以逃生的地方,他們就都逃走了,怎麼還能任用他們作戰製敵呢?”

諸將都非常佩服地說:“這真是我們想不到的啊!”

一七、馮唐妙語救魏尚

雲中太守魏尚鎮守邊疆,屢建奇功,在朝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可是在一次向漢文帝報請戰功時,他因為誤差六顆敵軍的頭顱,被漢文帝捉拿下獄。

不久,南北邊塞頻頻出事,軍情緊急。當時有個老郎官叫馮唐的,對魏尚遭到如此不公正的處罰心中不服,一心想救出魏尚,苦於沒有機會接近漢文帝。有一天,漢文帝乘著漂亮的宮車在京城裏漫遊,路過郎署的時候,看見有個老人在迎接他,一問知道他是馮唐,兩人熱乎地說起話來。漢文帝在閑聊中知道馮唐的祖先是趙國人,就誇獎起曆史上的趙將李齊如何勇敢。馮唐認為,李齊的驍勇還比不上廉頗、李牧。文帝歎了一口氣,說:“現在匈奴逞強,屢犯邊塞,如果廉頗、李牧尚在,我以他倆為將,還怕匈奴嗎?”

馮唐見來了機會,趕快要為魏尚說幾句公正話,於是大聲說道:“陛下就是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就會重用他們……”

魏尚的名字未提到,漢文帝就氣呼呼地起身回宮。馮唐感到很沮喪,魏尚救不出來,自己的厄運卻要降臨了。

不一會兒,宮中派來一個侍臣,把馮唐帶去了。漢文帝和顏悅色地說:

“剛才聽了你說的話,我一時生氣回了宮,這是我的不對。不過,你也得說說我為什麼就一定不能重用廉頗和李牧呢?”

馮唐剛被帶進宮殿的時候,是準備受漢文帝處罰的,現在見皇上那副誠心誠意的樣子,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了下來,他回答說:“我聽說古時候賢明的君王派遣將帥出征,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親自為將帥推車,並授權給將帥,在行軍作戰中,對軍功的獎勵和處罰,都由將帥們去決定,再向君王報告。就是以前趙國的李牧,在鎮守邊塞的時候,趙王命令規定:邊關的租稅,都由李將軍用來獎勵戰士們,不要向朝廷繳納。可是陛下現在能不能也像當年的趙王那樣信任和器重一個鎮守邊疆的大將呢?舉個例說,雲中太守魏尚在守衛邊疆的時候,他的忠心和才能並不比李牧差,全軍上下都願意為他效力,可是,陛下卻為他報功中敵首相差六個而將他下獄。魏尚的這些過失,同他的功勞相比,算得了什麼呢?所以,我認為陛下即使得了廉頗、李牧,也不一定能重用他們。”

漢文帝聽到這裏,懇切地說:“我以前這樣對待魏尚是錯了,你趕快拿了我的命令,到獄中釋放魏尚,讓他官複原職,立即出鎮邊疆。”

匈奴畏懼魏尚,不敢冒犯,邊陲又安定起來。

一八、虞延不拘小節

東漢人虞延生得虎背熊腰,身材魁梧,力大無比,能舉起做飯的大鍋。虞延性情直爽、豪放,不太注意生活小事,但是卻敢主持公道,敢作敢為,不怕有權有勢的人。虞延年輕時在家鄉當亭長,王莽的貴妃魏氏親戚,倚仗權勢在鄉裏橫行霸道。老百姓雖然都非常痛恨他們,但不敢得罪他們。虞延卻不畏懼,帶著吏卒把他們抓了起來。老百姓人人稱快,可是虞延因此而得罪了朝廷。

王莽垮台之後,虞延得到升遷,後來他在太守富宗家做功曹。富宗這個人生活極為奢侈,衣服、車馬、器物都違反朝廷規定。

有一次虞延勸他說:“聽說春秋時候,齊國的相國晏嬰,做那麼大的官都不穿皮衣;季文子在魯國做相國,他的妻子也不穿絲帛做的衣服,可您卻這樣奢侈,可能不太合適吧。”

富宗聽了他的勸告,不但不改掉這個惡習,反倒對他冷淡起來,於是虞延就離開他,回家去了。

沒過幾天,富宗果然因為奢侈過度而被朝廷捕獲誅殺。他臨近伏法的時候,痛哭流涕地喊道:“虞延呀虞延呀,你說的非常正確呀,我後悔沒聽你的勸告呀……”

虞延的名聲逐漸傳到皇帝耳中,皇帝封他為公車令,第二年又讓他做洛陽令。當時皇帝的親屬陰氏有一位賓客,名叫馬成,因奸盜罪被虞延逮捕入獄。陰氏便向皇帝告狀,說虞延捕獲的罪犯都是冤枉的。皇帝便親自去獄中盤查囚犯。

虞延向皇帝報告說:“這裏的囚犯有理可論的在東邊,確實必須判罪的全在西邊。”

這時馬成連忙從西邊跑到東邊,口中在喊:“冤枉!”

虞延拉住他,怒斥道:“你是慣犯,因為有靠山不敢動你,就像廟堂裏的耗子因為怕薰了神像,所以沒有處置它。今天抓到你,定當法辦!”

皇帝信任虞延,知道他不會徇情枉法,便斥責馬成:“你犯了王法,這是咎由自取!”可是許多年後,虞延還是被陰氏逼得自殺了。

一九、徐福上書漢宣帝

漢宣帝的龍案上放著一封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茂陵的徐福寫來的,信上說:“霍家掌權的時間太長了,他們的子孫人人封侯,連霍家的女婿都掌握了兵權,權勢實在太盛了,連皇上都不放在他們的眼裏。皇上如果不采取措施抑製他們的勢力,說不定霍家要走上反叛滅族之路呀!”

漢宣帝雖然對霍家也有成見,可是皇後都是霍家的人哪,如何下得了手呢?再說,自己對霍家恩重如山,他們也不至於會心懷二心謀反篡權。他把書信丟在一邊不予理睬。

沒有幾天,徐福的書信又到了漢宣帝的案頭,再次提醒皇上對霍家要提高警惕。漢宣帝仍然把信擱置一邊不理。

幾個月後,當漢宣帝第三次收到徐福上書的時候,開始討厭這個人了。事隔不久,霍家果然陰謀政變,幸好被人告發,沒有造成大害。漢宣帝大怒,咬牙切齒地嚴令將霍家消滅,重賞告發的人,唯獨沒有賞賜三次上書的徐福。有人為徐福受到皇上的冷遇忿忿不平,上書漢宣帝說:我聽過這樣一件事,有個客人到人家去玩,看見這家的煙囪是筆直向上的,旁邊還堆著不少柴草,就勸告他們說,這種狀況很容易發生火災,應該把煙囪砌成彎曲的,把柴草搬到較遠的地方去。那家主人說煙囪已經砌了幾年了,都是這個樣子,從沒有出過事。不久這家真的失火了,附近的人都趕去救火。火災撲滅了,主人請救火的人到他家去吃酒,唯獨沒有請那個提醒注意火災的客人赴宴。

後來經人批評後,才把那位客人請到宴席上坐了上位。漢宣帝看到這裏,覺得那家失火的人把提建議的客人忘了,這是不足取的。接著,他又讀了下去:“茂林徐福三次上書陛下,指出霍家權勢太重,應該防止他們走上謀反的邪路上去。如果皇上采納了徐福的意見,限製了霍家的權力,那麼,霍家就沒有力量謀叛了,也不致遭到滅族之禍,國家也就沒有必要拿出大量的土地和官侯會分封眾人。可是,陛下卻偏偏不賞徐福,這同遭到火災的主人獨獨不請提建議的客人上酒宴一樣,是不公平的。這樣,以後誰還敢冒著危險上書陛下,去揭露你身邊潛伏著的隱患呢?”漢宣帝覺得這個上書人說得合情合理,就把徐福召進宮殿予以重賞,還讓他當了個郎官。

二〇、班超智勇服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