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嘉(宋文帝劉義隆年號)十九年,沈慶之又因討伐蠻夷有功,升為建武將軍,負責防守邊疆。元嘉二十七年,宋文帝要向北方擴展,派王玄謨等人督師北伐,沈慶之向文帝勸諫,詳細陳述了以前幾位北伐將軍失敗的教訓,文帝被纏不過,便叫左右兩個文官和他辯論,慶之說:“治理國事,就像治理家事一樣;論耕田應該問實際操作的長工,講織布便要問織布的婢女。現在陛下想攻打人家的國家,卻和沒有經曆過戰爭的白麵書生去商量,這件事能成功嗎?”可是文帝最終也沒有接納他的意見,後來果然遭到失敗。

二五、李淵機智回信

李淵起兵之後,李密依仗自己的強盛,想自為盟主。便致書稱李淵為兄,請聯合起來消滅隋朝,大體上說想與李淵在盟津會盟,殺殷紂王於牧野,捉秦王子嬰於鹹陽,目的就是想要殺掉被群臣擁立的越王楊侗和李淵立的代王楊侑李淵看著李密的信笑了笑說:“李密蹦跳著很放肆,無法給他分析道理。我現在正在安撫京師,來不及向東征討,如果同他關係鬧僵,就是又多出來一個敵人。李密現在正好可以為我擋住東都洛陽的兵鋒,守住成皋的要害,想要找到韓信、彭越這樣的人物,還不如就用李密呢。應當對他謙虛並誇獎他,使他更加驕傲,不對我們有所戒備。待我人關之後,占據蒲津而屯駐永豐,阻隔崤、函而兵臨伊、洛,那我們的大事就成了。”

命令大將軍府記室參軍溫大雅寫信告訴李密說:“近來,昆山火烈,海水翻騰,赤縣變成廢墟,百姓塗炭。不管布衣士卒還是村野農夫,都紛紛起來爭霸圖王。在莊嚴的東都洛陽,已被強兵圍困,肥沃的周原,屍橫遍野。君主南巡,再也不想回來;匈奴在北境正氣焰囂張,想要南下侵占伊川。在上的君主不操心,在下的群臣隻好瞠目結舌,導致大盜移國,無人敢指。忽然到了這個地步,留下了一幫皇親國戚,本來七百年的基業,到二世就完了。自北周、北齊以上,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舊家的淪亡,沒有像這樣殘酷的。上天生下這麼多黎民百姓,就一定會有來統治的人,而當今能夠統治天下的,除你之外又還有誰呢?老夫年老知命,沒有這麼大的願望,欣喜能夠擁戴你這位偉大的弟弟,攀龍附鳳。隻希望早點應了圖譜上的話,以安定天下百姓。同宗作盟我為年長,但願著在同宗的份上予我寬容;隻要能夠再封為唐公,我就知足了!殺殷紂王於牧野,這是我不忍說的;捉子嬰於鹹陽,更是不敢聽命。汾、晉左右之地,尚且須加安撫,盟津會盟,還來不及確定日期。現在皇上尚在南巡,恐怕會造成西晉時的永嘉之亂,回頭看看當今的中原,您已取得優勢,讓我為之感歎,同時也心感內疚。略知你的動靜,卻遲遲沒有向你報告消息,未曾當麵詣拜,卻增加了你的勞苦。你現在在名利之地縱橫馳騁,在這種近階承簷之地應當十分慎重,最終完成大業。”

李密收信後非常高興,出示給部下說。“唐公推讓,天下的安定就不足為憂了!”於是不防備李淵的部隊而一心對付王世充。

二六、歐陽修救狄青

北宋仁宗時期,歐陽修與狄青同朝為官。歐陽修才華橫溢,文章冠絕天下,狄青驍勇善戰,打起仗來所向披靡。這一文一武,表麵看,好像沒什麼相同之處,但那一份忠君愛國的情結,愛民如子的情懷,卻都是一樣的。也正是因為這些,他們才惺惺相惜,結成了摯友。

狄青出身行伍,說話辦事直來直去,不太會奉迎人。有一回,狄青打了勝仗歸來,宰相陳執中為了拉攏他,親自率文武百官,前來祝賀。狄青很高興,連忙擺了盛宴款待大夥。但他並沒有特別恭維陳執中,敬酒的時候,反而先與歐陽修碰杯!這小小的無意之舉,就激怒了陳執中。他認為,狄青這是居功自傲,沒把當朝宰相放在眼裏,於是懷恨在心。

待眾人散去後,歐陽修勸告狄青,如今怠慢了宰相,要當心禍從天降。狄青一愣,隨即哈哈一笑說:“我哪裏怠慢他了?管他呢,皇上英明,我心正身正,何懼之有?”事實上,狄青也確實光明磊落,後來的日子裏,盡管陳執中總想伺機報複,卻苦於抓不到他的把柄,而不得不作罷。

宋仁宗皇佑四年,狄青奉命征討西夏。誰知,西夏兵將聽說是狄青來了,嚇得驚慌失措,還沒怎麼打,就潰不成軍了。西夏王李元昊沒有辦法,隻好送來降書順表,真正向北宋稱臣。這一下,狄青的威名便響當當地傳開了。班師還朝的時候,百姓們歡呼雀躍,紛紛堵在路上,來看他們心目中的大英雄。狄青馬不能行,他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停地向大夥兒拱手致意。

哪料想,這場麵卻被陳執中知道了!他立刻進宮,對仁宗說:“狄青已深得民心,如果不除,必成大患!”仁宗一驚,慌道:“此話怎講?”這樣,陳執中就把狄青受到百姓擁戴的情形,添油加醋說了一番。仁宗聽後,搖搖頭說:“狄青是忠臣。”陳執中當即回道:“恕臣直言,太祖何嚐不是周世宗的忠臣!”這話戳中了仁宗的痛處。當初,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的一員虎將,周世宗死後,因小皇上年幼,趙匡胤就在手下將士的簇擁下,黃袍加身,奪了周家的天下。那時候,趙匡胤曾痛哭流涕,對後周眾臣說:“實在是萬不得已啊!”……這個狄青,會不會也“萬不得已”而黃袍加身呢?仁宗不由得打了個激靈,暗暗有了懲除狄青的念頭。

可問題是,狄青現在並沒有罪,而且還有赫赫的戰功。仁宗找不到合適的借口,正猶豫不決的時候,國家又出了大亂子。原來,嶺南有一個叫儂智高的,因不服大宋的統治,便煽動部分少數民族起來造反。他們的聲勢很大,當地的宋軍抵擋不住,一退再退,沒多久,判軍就控製了好幾個州縣。消息傳來,朝野上下頓時慌作一團。這時候,仁宗想到了狄青,但又不太放心,就與陳執中商議,先命陳曙帶兵十萬,前去迎敵。

這陳曙是陳執中的心腹,奸詐而有心計,盡管精於吏道,卻不會打仗。遇到儂智高的叛軍,頭一陣,就被打了個落花流水。陳曙慌了,忙重整隊伍再打,可還是一個敗,實在頂不住了,他隻好向朝廷緊急求救。仁宗也沒有辦法,隻好再次起用了狄青。陳執中心裏雖然不快,卻因陳曙不爭氣,沒什麼好說的。但他怕狄青再立大功,就派人密令陳曙說:狄青大軍一到,儂智高必敗,這頭功你一定要搶在手!

狄青臨走前,歐陽修來為他餞行。歐陽修憂心忡忡地說:“這一去,你可得小心些。你要冷落百姓,如果他們再圍觀你,你就用鞭子狠狠打他們,盡量讓他們恨你。”這算什麼話?狄青不解。歐陽修說:“當初,韓信領兵在外,遭到劉邦的懷疑,曾問計於張良,張良告訴他要‘自汙’。韓信聽了張良的話,行軍打仗的時候,對百姓們大肆擄掠,以至於百姓們都怨聲載道,大罵狗韓信。劉幫知道後,嘴上雖然對韓信嚴加斥責,心裏卻不再懷疑他了。你現在與韓信有何區別?”狄青恍然大悟,出了一身的冷汗。

不出歐陽修所料,狄青帶著大軍,離開京城還沒走多遠,便遇上了一群百姓來看他。狄青想到了自己的處境,便狠狠心下令說:“給我亂棒打散!”於是,狄青的兵將就一齊動手,把這些百姓打得頭破血流,失聲痛哭,這樣一連打了幾次,狄青的名聲徹底壞了,都說他是個沒良心的,升了官就忘了本。士兵們也覺得狄青變了,都敢怒不敢言。

這些事兒,很快傳到了仁宗耳朵裏。仁宗大喜,對陳執中笑道:“狄青是莽夫一個,怎能如此對待百姓?朕一定要嚴懲他。”陳執中點頭稱是,心裏卻暗暗嘀咕:這狄青怎麼變聰明了?

到了陣前,狄青安營紮寨後,傳出命令,無論誰都不許冒然進兵,違者一律斬首。他的意思是,先想查清敵情,再一舉破敵。可陳曙卻誤以為,狄青這個命令,是怕他搶功,再加上他有陳執中的密令,膽子也大,就暗暗帶兵出來,偷襲儂智高。誰知,又是大敗不說,還被敵兵牢牢困住,一下子攪亂了狄青的計劃!狄青大怒,連忙親率精兵,衝進敵營救出了陳曙。陳曙跪下,正要謝恩,哪想狄青卻大吼一聲:“給我綁了!拉出去斬了!”陳曙素知狄青無情,料想不能活命,忽然心生毒計,對眾士兵高聲笑道:“狄將軍是真龍天子,死在他手下,我沒有怨恨!你們還不快拜?”說罷,就對著狄青叩頭,並山呼萬歲。有一些士兵,沒明白是怎麼回事,也趕緊隨著他跪下,山呼萬歲。

狄青驚得渾身發冷,臉都白了。慌亂中,他一刀殺了陳曙,嘶叫道:“狗賊!你怎敢逼我犯上?”又對跪著士兵流淚道:“諸位這是幹什麼啊?”這時,眾人才醒悟過來,連忙站起來,愣愣地看著狄青,說不出話來。

接下來,狄青很快平定了叛軍,逼死了儂智高。可是,凱旋而歸的時候,他卻仍然很緊張,陳曙喊他萬歲一事,總是沉沉地壓在他的心頭。

歐陽修出城迎接狄青,最早知道了這件事,不禁大驚失色:“你怎麼能殺了陳曙?這不是有殺人滅口的嫌疑嗎?那時,你應該隨著陳曙轉身跪拜啊,就當是你們一同拜皇上的……”狄青怔在哪裏,不知該如何是好。歐陽修低頭想了一會兒,忙說:“再遲就來不及了。”便騎上狄青的寶馬,飛速跑回京城,找到好友劉敞,請他趕快打點一份厚禮,送到陳執中家裏,目的是想方設法纏住陳執中,為自己先陳執中一步見到皇上爭取時間。

這時,對於陳曙喊狄青萬歲一事,陳執中也是剛剛知道。他高興壞了,暗道:狄青啊狄青,合該你滿門抄斬!哪想,他正要出門去見皇上,劉敞卻突然來了。劉敞是監察禦史,陳執中不想得罪他,況且劉敞是來送禮的,他更得陪陪人家了。於是,兩個人就慢慢拉起家常來。

歐陽修匆匆來到宮裏,見了皇上就說:“陛下,臣請罷了狄青的官職。”仁宗一愣,說:“狄將軍剛打了勝仗,怎好罷官?”歐陽修說:“狄青雖忠,但臣夜觀天象,發現狄青這個將星屬陰,西夏也屬陰,叛賊也屬陰,這些年的大洪水也屬陰。如果罷了狄青這個武官之職,這一切災難便會自然消退。”

仁宗非常迷信,而且很敬重歐陽修的《易經》才學,就說:“這個理由罷免狄青,是很充分的。可是,以卿之意,狄青該到什麼地方去?”歐陽修說:“陳州屬陽,可讓狄青執掌陳州。”仁宗當即頒旨,大意是:狄愛卿有功,但其性有違天意,回京後可稍作休息,前去陳州上任。

見太監拿著聖旨出了皇宮,歐陽修心裏這才踏實了一些,長出了一口氣。這時,陳執中終於擺脫了劉敞,也來朝見皇上。他氣喘籲籲地說:“臣請處置狄青。”仁宗笑道:“處置過了,讓他到陳州去了。”陳執中得知聖旨已下,一切已不可挽回,就說了句“陛下英明”,又看了一眼歐陽修,悻悻地告辭皇上,回家去了。

後來,狄青到了陳州,再也沒有受到皇上的猜忌,安安樂樂地度過了晚年。他很清楚,他之所以能夠得以善終,全憑歐陽修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