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〇、一鳴驚人

周襄王的兒子周頃王六年(公元613年),楚穆王商臣死了,他的兒子即位,就是楚莊王。趙盾趁著楚國正忙著料理喪事的時機,召集了宋、魯、陳、衛、鄭、蔡、許七國諸侯,重新訂立盟約,晉國又做了盟主。楚國的大臣很不服氣,三番五次地請楚莊王去爭霸,以便讓楚國揚眉吐氣。楚莊王不采納這些意見。他白天出去打獵,晚上花天酒地,不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就這樣胡鬧了三年,大家都非常痛心,都認為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其實,他自有他的主張,他早就認為楚國令尹的權力太大。現任的令尹鬥越椒更是大權在握,勢力太大。楚莊王深深知道,僅憑他自己兩隻手根本幹不了大事;而在楚國的大臣當中,他一直沒有發現誰有本事、有膽識,可以重用。所以他幹脆飲酒取樂,不問朝政。也有幾位大臣勸告過他,然而他們的話,都是隔靴搔癢,不切實際,他連聽都不想聽。後來他下了一道命令,張貼在朝堂上,說:“誰敢再多嘴,就定死罪!”嚇得大臣們噤若寒蟬,都不敢說話了。楚莊王大失所望,難道就沒有一個不怕死的大臣嗎?他覺得心寒意冷,隻好再多喝幾杯熱酒,暖暖身子。

有一天,大夫申無畏來見楚莊王。不等申無畏開口,楚莊王就先問他:“你是來喝酒的呢?還是來聽音樂的?”又擠著眼睛笑了一下。申無畏弄不明白楚莊王的心情如何,心想豁出去了,於是他回答說:“有人叫我猜個謎語,我猜不出來。大王多才多藝,請您猜猜吧!”楚莊王說:“什麼?猜謎語?蠻有意思的。你說吧!”申無畏說:“楚國山上,有隻大鳥,身披五色,遍體榮耀。一停三年,不飛不叫,誰都不知道它是什麼鳥?”

楚莊王哈哈大笑,說:“這可不是普普通通的鳥。三年不飛,一飛衝天;三年不鳴,一鳴驚人。你別著急!”申無畏磕了個頭,說:“大王真是英明!”

一一、有備無患

春秋時代,晉悼公是一個賢明的君主。他的臣下司馬魏絳也是一個執法嚴明的官吏。有一次,晉悼公的弟弟楊幹在曲梁擾亂軍陣,魏降就把替楊幹趕車的仆人,抓來斬首示眾。

楊幹向悼公哭訴,說魏絳目中無人侮辱王室。晉悼公聽了火冒三丈地,說:“我的弟弟受了侮辱,有什麼羞恥比得上?我一定要殺死魏絳才能出這口氣,快把他抓來。”

羊舌赤道:“魏絳是個忠臣,他絕對不會逃避責任的。”話未說完,魏絳到了宮門外,他呈給悼公一封奏書,然後就拔出佩劍,準備自刎。外門衛士,立即勸阻。

悼公看了魏絳奏書,得知是楊幹無理取鬧,魏絳秉公執法,於是悼公連鞋子也沒穿就急忙跑到宮外,扶起魏絳,說:“這是我的過失,不關你的事呀。”從此悼公對魏絳更加信任,派他去訓練新軍。

北方戎族無終國,向晉國獻禮,請求與戎族和睦。悼公道:“戎族沒什麼情義,又貪心,不如攻打它。”魏絳勸諫說:“戎狄既然求和,是晉國的福氣,為何還要攻打它呢?”悼公聽從了他的建議,從此斷了外患,專心於國事。

晉國在魏絳的輔助下,國勢日漸強盛。有一次鄭國出兵侵犯宋國,宋國向晉國告急。晉悼公招集魯、衛、齊、曹等十一國的軍隊,由魏絳率領圍住鄭國都城,逼鄭國停止侵略宋國。鄭國害怕了,就同宋、晉、齊等十二國簽了和約。

楚國見鄭國傾向北方,非常生氣,便出兵攻打鄭國。鄭國見楚兵強大,無法抵抗,隻好又和楚國訂盟。鄭國的做法引起北方十二國不滿,北方十二國又出兵伐鄭。鄭國更是惶恐不安,鄭國隻好又派使臣向晉國求和。晉國答應了,戰事於是平息。鄭國為了感謝晉國,送給晉國大批珍寶、歌女等。悼公便把一半歌女送給魏絳。魏絳不肯接受,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則無患。”晉悼公聽了,覺得魏絳言之有理,便把歌女送還鄭國。悼公在魏絳的輔助下,終於完成了晉國的霸業。

一二、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齊景公有個宰相名叫晏嬰,他聰明、公正、廉潔。他誅殺了跋扈的武人,搞好了鄰國的關係,諫止了齊景公的奢侈。景公三十二年,彗星出現,景公覺得這是災害將要到來的象征,打算祈禱免災。晏嬰說:“如果你一個人禱告上帝請求免災,而數以萬計的百姓卻在叫苦連天,上帝聽誰的呢?與其禱告,不如減輕百姓負擔,減少他們的冤苦。”景公聽了他的話,齊國就強大起來。

景公認為晏嬰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看到他生活很貧困,就賞賜給他千金。晏嬰三次都謝絕了。齊景公很不高興地說:“你未免太固執了。過去我國著名宰相管仲,國公賜給他錢,他從來沒有推辭過,你為什麼要推辭呢?”晏嬰說:“千金之賞,是應該立功才受獎的,我沒有立功,所以我不配得到賞賜。諺語說:‘愚者千慮,必有一得。’我當然比不上管仲,我或許是個愚者,但在拒絕獎賞這事上,我或許比管仲做得對呢!”最終他辭掉推辭了千金之賞,一生過著貧寒的生活。

一三、遠交近攻

張祿準備到宮裏去,路上遇到秦王坐著車過來。他既不迎接,也不躲避,大模大樣地照舊走他的路。衛士叫他躲開,說:“大王來了!”張祿回答說:“什麼?秦國還有大王嗎?”正在爭執之中,秦昭襄王到了。張祿還在嚷嚷說:“秦國哪有什麼大王呢?”正說在秦昭襄王的心坎上。一問,他就是張祿,就很恭敬地把他迎接到宮裏去。

秦昭襄王叫左右都退出去,向張祿拱了拱手說:“請先生指教!”

張祿說:“哦,哦!”他一句話也不說。秦王見他不說話,就又說:“請先生指教!”張祿依然不說話。秦王第三回真心誠意地請求說:“難道先生認為我是不值得教導的嗎?”張祿說:“從前薑太公碰見了文王,給他出了主意,文王滅了商朝,得了天下。比幹碰見了紂王,給他出了主意,反倒被紂王殺害了。這是什麼緣故?還不是因為一個信服一個不信服嗎?如今我跟大王的交情還不深,而我要說的話非常深。我怕的是‘交淺言深’,也像比幹那樣招來殺身之禍,因此大王問了我三回,我都不敢張嘴。”秦昭襄王說:“我仰慕先生的才能,才叫左右退出去,誠誠懇懇地請先生指教。不管是什麼事,上自太後,下至大臣,請先生直言不諱,我沒有不願意聽的。”張祿說:“大王能給我這麼個機會,我就是死了也心甘情願。”說著他拜了一拜,秦王也向他作了個揖。君臣倆就談論起來。

張祿說:“論起秦國的地位來,哪個國家有這麼多天然的屏障?論起秦國的兵力來,哪個國家有這麼多兵車、這麼多強壯的士兵?論起秦國的人來,哪個國家的人也沒有這麼遵守紀律、愛護國家的!除了秦國,哪個能夠管理諸侯、統一中國呢?雖然大王渴望要這麼做,可是幾十年來也沒有多大的成就。因為秦國光知道一會兒跟這個諸侯訂立盟約,一會兒跟那個諸侯打仗,根本沒有製定統一的製度。聽說最近大王又上了丞相的當,發兵去打齊國。”

秦王插嘴說:“這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張祿說:“齊國離秦國這麼遠,中間隔著韓國和魏國,如果出去的兵馬少了,也許被齊國打敗,讓各國諸侯取笑;如果出去的兵馬多了,國內也許會出亂子。就算順利地把齊國打敗,也不過叫韓國和魏國撿點便宜,大王又不能把齊國搬到秦國來。當初魏國越過趙國把中山打敗了,後來中山反而被趙國吞並了。為什麼?還不是因為中山離趙國近、離魏國遠嗎?我建議,大王最好是一麵跟齊國、楚國交好,一麵去打韓國跟魏國。距離遠的國家既然跟我們有了來往,就不會去管跟他們沒有關係的事情。把近的國家打下來,就能夠擴張秦國的地盤,打下一寸就是一寸,一尺就是一尺。兼並了韓國和魏國,齊國和楚國還站得住嗎?這種像蠶吃桑葉似的由近而遠的法子叫‘遠交近攻’,是個最合適的辦法。”秦昭襄王拍著手說:“如果秦國真的能夠兼並六國,統一中原,全在乎先生的‘遠交近攻’了!”立刻就拜張祿為客卿,依照他的計策去做,把攻打齊國的兵馬都撤回來。從此以後,秦國隻把韓國和魏國當做進攻的目標了。

一四、孫臏裝瘋忍辱

孫臏變成了殘疾人以後,天天依靠著龐涓過日子,老覺著對不起人家。有一天,龐涓對他說:“大哥,你那祖傳的十三篇兵法,能不能憑著記憶寫出來?不但能給我拜讀拜讀,還能傳於後世呢。”孫臏恨不能做點事情好報答報答龐涓。那十三篇兵法,據說是鬼穀子傳給孫臏的,孫臏早就背得滾瓜爛熟。龐涓這麼一說,他就滿口答應了。從此,孫臏便開始寫他祖傳的兵書。可是那時候寫一篇東西不像現在這麼容易,再說孫臏心裏煩得慌,天天唉聲歎氣,寫了一個多月,也沒寫幾篇。伺候孫臏的那個老頭兒叫誠兒,他見孫臏受了冤屈,倒挺可憐他的,時常勸他歇息,不要老坐著,辛辛苦苦地寫兵法。

有一天,龐涓把誠兒叫去,問他:“他每天寫多少?”誠兒說:“孫先生因為兩腿不便,躺著的時候多,坐著的時候少,一天隻寫三五行。”龐涓一聽,十分惱火了,罵著說:“這麼慢條斯理地要寫到什麼時候?你得催著他,叫他快點兒寫!”誠兒嘴裏答應著,心裏可不大明白。他想:“幹嗎死命催他呢?”誠兒那股傻勁叫他心裏有點不踏實。可巧服侍龐涓的一個手下來了,誠兒就問他:“嗨!我跟你打聽一件事。軍師幹嘛老催孫先生?”那個手下說:“傻瓜,你還不知道嗎?軍師為了要得到一部兵書,才留著他的命。等到兵書寫完了,他的命也就完了。這話你可千萬別跟人說!”

誠兒一聽,替孫臏捏了一把冷汗。他偷偷地告訴了孫臏。孫臏到了這時候,才如夢初醒。他想:“原來龐涓是這麼一個人!唉,我真瞎了眼睛,交上了這麼一個人麵獸心的東西!”他又想:“如果我不寫,他必定要我的命。怎麼辦呢?”他越想越氣,越氣越沒有主意,急得直流眼淚,一下子氣暈過去了。醒過來時,他瞪著兩隻眼睛,連喊帶叫,把東西全扔在地下,把他寫好了的兵書扔在火裏燒了。嚇得誠兒趕緊跑去告訴龐涓,說:“不好了!孫先生瘋了!”

龐涓親自來看孫臏,就瞧見他趴在地下哈哈大笑,笑完了又哭,龐涓叫了他一聲,他一個勁兒地磕頭,哭著說:“鬼穀老師,救命啊!救命啊!”龐涓說:“你認錯了,我是龐涓!”孫臏拉著龐涓的衣裳,揪著不放手,嘴裏亂喊亂叫。龐涓怕他裝瘋,就叫人把他揪到豬圈裏。孫臏披頭散發,竟然趴在豬圈裏睡著了。龐涓暗中派人給他送飯。那個人小聲地對他說:“孫先生,我知道先生是冤屈,我瞞著軍師,給你送點酒菜來,請你吃吧。這是我的一點心意。”說著又唉聲歎氣的,還流了幾滴眼淚。孫臏做著怪樣把送來的酒和飯都倒在地下,罵著說:“呸!誰吃這種髒東西?我做的比你那個好得多了。”說著,他就抓了一把豬糞,揉成一個圓球,往嘴裏塞。龐涓知道了這件事,就說:“他真瘋了。”

從此,孫臏住在豬圈裏。有時候,爬到外邊曬曬太陽;有時候,自己跟自己傻笑,或者是哭。一到晚上,又爬到豬圈裏去睡覺。龐涓叫人給他一點吃的,讓他瘋瘋癲癲地爬進來爬出去。他還想等孫臏好起來給他寫那部兵法呢。要是孫臏到街上去,就派人跟著他。後來龐涓讓手下每天把孫臏到哪兒的情形報告他。孫臏老在街上躺著,一到晚上,他就知道爬回來,有時候也在外頭過夜。人人都知道他是個瘋子,兩條腿也不能行走,挺可憐的,如果有人還給他吃的。他高興了,就吃點兒;一不高興,嘴裏嘟嘟嚷嚷地嘮叨一陣,把吃的倒在身上。他變成了一個迷迷糊糊又髒又可憐的瘋子了。

孫瘋子總是躺在街上。有人跟他說話,他也不理。有一天後半夜,他覺得有人揪他的衣裳。那人就坐在他旁邊,流著眼淚,低聲地說:“孫先生,你怎麼到了這步田地?我是禽滑厘,墨子的門生,你還認得我嗎?一聽說你在這兒受苦,我的心裏真難受。我已經把你的冤屈告訴了齊王。齊王打發淳於髡上魏國來聘問。我們一切都安排妥當了,想把你偷偷地帶回齊國去,給你報仇。”孫臏一聽禽滑厘來了,頓時淚如雨下,對他說:“我自以為早晚會死在這兒了,沒想到今天還能夠見著你。你們可得小心,龐涓天天派人看著我。”禽滑厘給孫臏換上衣裳,抱他上了車,那套髒衣裳叫一個手下的人穿上,讓他假裝孫臏,披頭散發的,兩隻手捧著腦袋躺在那兒。

第二天,魏惠王招待了齊國的使臣淳於髡,送他一點禮物,叫龐涓護送他出境,那天龐涓得到手下的報告,說孫臏還在街上躺著,他就十分放心地去送齊國的使臣。淳於髡叫禽滑厘的車馬先走,自己和龐涓談了一會兒天,從從容容地辭別了龐涓,動身走了。

過了兩天,那個手下人脫去孫臏的衣裳,偷偷跑回去了。龐涓的手下一見那套髒衣裳扔在地上,孫臏卻不見了,立刻去報告龐涓。龐涓一想,他到底哪去了呢?大概是跳井了吧,於是叫人四處打撈屍首。可是哪兒有孫臏的影兒?他又怕魏惠王查問,就撒個謊,說孫臏淹死了。

淳於髡、禽滑厘他們帶著孫臏到了齊國,大夫田忌親自到城外去接他。孫臏洗個澡,換了衣裳,坐著軟軲轆車,跟著田忌去見齊威王。齊威王跟他一談論兵法,真是有種相見恨晚。齊威王要封他官職。孫臏推辭說:“我一點功勞都沒有,哪能受封呢?再說,龐涓要是知道我在此地,必然又會出現壞主意。不如我不露麵,隻要大王有用著我的地方,我一定盡力。”齊威王就讓孫臏住在田忌家裏。

一五、鷸蚌相爭,漁人得利

戰國時期,趙國曾一度準備攻打燕國。著名的說客蘇代不很讚成,他趕到趙國替燕國說情,勸阻趙國攻打燕國。他對趙國國君惠文王說:“我這次來貴國的時候,路經易水,見到了這樣的情景:一隻河蚌從水裏出來,在河灘上張開蚌殼曬太陽。一隻鷸鳥看見了,伸嘴去啄蚌肉。河蚌急忙合攏蚌殼,緊緊地夾住鷸鳥的嘴。鷸鳥用盡力氣,如果也拔不出嘴來。於是它對蚌說:‘還不鬆嘴?怎麼甩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會活活曬死你!’河蚌脫不了身,無法回到河裏去,還是硬著頭皮對鷸鳥說:‘還不服氣?如果能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就會活活夾死你!’它們兩個誰也不肯示弱,誰也不肯放誰。一個漁夫走過來,把它們兩個一起捉走了。”

蘇代講完這個故事,對趙惠文王說:“現在趙國準備進攻燕國,兩國爭戰,長期相持不下,最終會把兩國的老百姓弄得財力衰竭,疲憊不堪。那時,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夫那樣,乘機把趙、燕兩國一起吞並掉。所以,我希望大王慎重考慮。”

一六、把握機會

三國時,諸葛亮在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率十多萬大軍出兵斜穀,與魏國爭奪中原。魏國的軍事統帥是後來被追尊為宣帝的司馬懿。司馬懿一向都畏懼諸葛亮,這次見諸葛亮來勢凶猛,更是心急如焚。當他知道諸葛亮屯兵五丈原以後,為了安定軍心,便故意對將士們說:“如果諸葛亮從武功沿山往東,我沒法不擔心;如果從五丈原過來,大家可以放心。”當將士們得知諸葛亮果然屯兵五丈原時,便放心多了。為了消耗蜀軍的力量,司馬懿向將士們下了“隻守不戰”的命令。諸葛亮雖然帶了充足的糧草,但這樣長時間地相持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便向司馬懿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