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合肥三國曆史文化陳列館展示設計(3 / 3)

(五)第二展廳:三國軍事

1.展示意圖

三國之間發生在安徽、合肥的著名戰爭、軍事智慧、謀略、武器等,是想傳達給觀眾主要展示內容。

2.展示內容

著名戰爭;三國時期的軍事思想成就;三國謀略;三國兵器裝備。

3.形式設計

該展廳從設計之初就想使之更具動感和氣氛,並成為其中最具特點的展廳。

(1)水戰。赤壁之戰、濡須口之戰、逍遙津之戰均涉及水戰,因此最早的設計為動蕩感的深藍色波浪形造型,整個展廳為一個水戰的展場,光線暗,吳與魏分列兩邊,兩國大旗也陳列在如轅門似的出入口大門上,體現魏、吳大戰與對峙氣氛。為了進一步增強戰爭和水戰“身臨其境”的效果,打破常規地麵起10cm左右的如棧橋一樣的地台,下打藍光,仿如水波,戰爭的殘骸散落周圍。窄窄的橋麵浮動飄揚,搖搖晃晃,給觀眾造成一種與眾不同的心理感受。中心部分起台階,作為觀景台,以觀看本展廳一個重要的內容——草船借箭。激光光束模仿飛黃亂射,船體中孫權戰戰兢兢,讓觀眾親身感受其中的氣氛。後因麵積減小,修改為通過弧形背板,打孔內打光,嵌滿帶有青銅箭頭的有機玻璃柱,仿佛萬箭紛飛。

(2)中心展區——“合肥之戰”。地麵從砂石、遺骸中延展出透明地台,內置聲光電演示的江淮地形沙盤,配合聲光電提升出合肥與周邊地區戰略地位,及兩代皇帝親自主戰,發生60餘次戰爭的根本原因所在,並點出該展廳的主題。還曾經考慮過運兵道的組合。

(3)同時加強重點區域以強化思想性和文化性。如諸葛亮七擒孟獲動態壁畫所體現的“恩威並至”的西南少數民族政策,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軍事思想等。三國謀略方麵,既然是謀略,就會讓人摸不著頭腦,雖然展區有限,但是仍然充分利用空間,改變展線,變通常為曲折,地麵上分布各種計策的名稱,踩中互動。

(六)第三展廳:三國人物

1.展示意圖

全麵展示三國時期著名曆史人物(包括安徽、合肥籍人物)。

2.展示內容

三國政治人物;三國軍事人物;三國時期安徽籍人物。

3.形式設計

最早期的設計,三國人物是按照魏蜀吳來分類的,因此結合城牆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設定成圍繞中心點的螺旋形城牆展帶,以體現人物鮮明的地域性與集團性。最終方案在中心展區這個點上,設置了巨型的走馬燈,動態展示三國時期豐富、鮮明、繽紛的人物形象,象征曆史人物的更替,各領風騷。為深化人物的精神與評價,地麵銅雕各種思想性,凹式地台以青銅壁畫、文字來深化人物的“誠信”、“愛國”、“忠君”、“智慧”等內涵與思想性。

(七)第四展廳:三國文化

1.展示意圖

全麵展示三國興起的科技與文化成就。該展廳為展覽館的結束廳,因此與第一展廳的曆史回歸感相比,一是突出文化氣息,另外開始更多結合和過渡現代風格,增加局部照明。

2.展示內容

三國科技名人與成就;三國文化藝術;三國服飾;三國與安徽;三國與合肥;三國題材遊戲,形式設計,四展廳設計方案。

(八)其他

二展廳、三展廳之間通道為休息區;中心公共花園:結合魏、吳水戰,複原三國戰艦模型;結語《臨江仙》,上部,藻井式團畫;下部,安徽著名書法家貼金書法,其他設計。

六、施工完成

經異地施工,三國文化陳列館如期完成,並對外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