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以後,全國各地的顧客慕名而來,紛紛到“紅都”定製服裝。陳誌康注意到了全國人民的服裝新需求,先後在山西太原、河南洛陽、江蘇南京、雲南昆明等地的大中城市開辦了“紅都”分部,把“紅都”做大做強,讓紅幫之風吹遍全國。
當然,陳誌康和他的接班者,會有更廣闊的胸懷、更高遠的目標,這是毋庸置疑的。新中國成立60周年大慶時,胡錦濤主席閱兵時穿著的中山裝,也是“紅都”製作的。這套服裝引起了海內外的高度關注,香港《鳳凰》周刊的記者曾特地到紅幫故鄉寧波采訪,其中一個題目就是胡錦濤的國慶閱兵服裝。
他采訪了在寧波的紅幫研究專家。專家談了中山裝的創立、發展曆史,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國慶等重大活動中穿著各式中山裝的曆史,給予高度評價,並且展示2009年10月在寧波召開的一次紅幫研討會中宣讀的論文的一部分:《國服問題》。這位專家說:展眼望去,遠的不說,就說我們周邊國家吧,凡是有悠久曆史的文明國家,都有特色鮮明的國服。不管是東北亞、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無不如此,至少在服飾中保持了某方麵的民族特色,在重大慶典、民族節日、紅白嫁娶大事、家族家庭重要活動以及接待貴賓、參加重大國際活動、出國訪問等等場合中,大多穿著國服。中國作為一個有悠久曆史的偉大國家;作為一個有“衣冠王國”之譽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作為一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偉大民族,作為一個已經和將要對人類發展作出更大貢獻的民族,我們應該有我們的傳世國服。曾被稱為“國服”的“中山裝”,現在穿著的人也不多了,年青一代幾乎沒有人穿著了。那麼,我們是否應該創立、確立我們的國服,具有中國風範、中國氣派、中國特色,為廣大人民群眾認同、歡迎、愛穿的國服呢?(9)
紅幫、“紅都”,在過去,曾經有誌氣、有能力為中國服裝改革作出了卓越貢獻,那麼,在現代化的新時期,紅幫、“紅都”也將有誌氣、有能力,和全國人民一起,創造、確立新的國服。
我們想,這也該是陳誌康經理和他的繼任者,在他們的發展、創新規劃中應有的一個議題吧!
【注釋】
(1)(2)李小翠:《曆史的背影》,解放文藝出版社2009年版,轉引自《新華書摘》2010年第4期。
(3)同上。又見《創業者的足跡》,寧波服裝博物館2003年9月編印第313-323頁。
(4)“紅都”三經理的資料,主要依據季學源、陳萬豐主編:《紅幫服裝史》,寧波出版社2003年版;寧波市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陳萬豐主編:《創業者的足跡》,寧波服裝博物館2003年印。
(5)見《創業者的足跡》第319頁。
(6)見《創業者的足跡》第318頁。
(7)詳見《紅幫裁縫評傳·紅幫發展史綱要·紅幫的發展曆程·騰飛期》引文。
(8)見《創業者的足跡》第312頁、《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第102頁、寧波服裝博物館編印的《追尋紅幫的曆史足跡》第15頁。
(9)寧波市鄞州區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寧波服裝博物館:《紅幫裁縫與寧波服裝研討會文集》第13頁,2009年10月編印。
【主要參考文獻】
[1]寧波市、鄞縣、奉化市有關部門與寧波服裝博物館自20世紀90年代起有關紅幫的調查資料:陳萬豐、季學源等有關紅幫的考查手記;寧波服裝博物館各展廳的圖片、實物和說明文字。
[2]季學源、陳萬豐主編:《紅幫服裝史》,寧波出版社2003年版。
[3]寧波市政協文史委編:《寧波幫與中國近現代服裝業》,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4]陳萬豐編:《創業者的足跡》,寧波服裝博物館2003年編印。
[5]《追尋紅幫的曆史足跡》畫冊,寧波服裝博物館2008年編印。
[6]2001年以來寧波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發表的有關紅幫的論文、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