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證地認識諸葛亮
首先應該為我們重視的,就是諸葛亮的“忠”和“智”。這是他最突出的兩個特點,也是最為人們所稱道的精神。
為什麼在三國紛爭的時候,諸葛亮能夠盡忠於並不強大的蜀漢政權,並且為了劉備的知遇之恩而奉獻一生?
為什麼在群雄並起的時候,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投靠一個強大的靠山,相反卻“躬耕於南陽”,寧願做一個隱居的山人?
為什麼他能夠在沒有正式出山的時候,就對天下有一個全盤的了解和規劃,並且提出了為後人爭論不休的“隆中對”?
為什麼他殫精竭慮,以畢生的精力與智慧進行北伐,卻一次次無功而返?
可以說,這些問題,都是與諸葛亮的“忠”與“智”密切相關的,同時,又是和傳統文化中他的智慧形象存在若幹矛盾的。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解開這些矛盾背後的真相,讓人們了解一個真實的諸葛亮,從而讓現代人明白為何諸葛亮這個曆史人物會變成我們的偶像,又是什麼人、什麼樣的文化氛圍把他造就成了一個偶像。
將諸葛亮“偶像化”的後果是,嚴重的“主題先行”原則,破壞了曆史上真實的諸葛亮所具有的多彩人生,也忽略了諸葛亮與他所生活的漢末三國時代的複雜多變性。這樣一來,諸葛亮的形象變得“純粹”而簡單,“光輝”而幹癟。
我們要讓充滿矛盾的“諸葛亮”形象真實化、曆史化,就必須辯證地認識諸葛亮,把後人強加給他的概念從他的身上去除掉。因此,必然會出現如下的情況:對曆史上真實的諸葛亮的認識,往往會和後人強加給他的種種頭銜與美譽相衝突,甚至會出現截然相反的看法。然而,這正是對諸葛亮的辯證認識。
解讀“諸葛亮資源”
當我們還偶像以真實之後,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如何讓中國文化中對諸葛亮的推崇這種精神資源現代化,如何讓這種文化成為現代人的智慧財富,而不是迷信。
將“諸葛亮資源”現代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表現作為我們考察曆史的事例,從事例看得失,從得失讀曆史,從曆史求智慧,從智慧論現代。
這樣的一個過程,是我們解讀“諸葛亮資源”的出發點,也是我們的目標。
諸葛亮是一個一千多年前的古人,但是他並不是和今天毫無關係的,從他的行為、思想中,我們可以發現許多中國人的共性,而這種共性是否適合現代?這種共性是否能夠促進現代人為個人的成功與幸福發揮作用?這就是我們需要回答的問題。
我們不是要顛覆曆史,也不是要戲說曆史,而是要從身為曆史人物的諸葛亮身上,找到現代人某些行為與思路上的問題的症結所在。找到了症結所在,我們就能夠反思諸葛亮,反思諸葛亮所代表的文化,並在反思的過程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諸葛亮是古代中國的一座文化豐碑,也是現代人了解中國傳統的一麵鏡子,隻有反思諸葛亮、讀懂諸葛亮,才能超越諸葛亮,將諸葛亮的人生經驗與智慧精髓作為現代人的財富。這筆財富,也許是我們一生都享用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