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儉持家,福澤悠久
【原典】
歐陽夫人左右:
夫人率兒婦輩在家,須事事立個一定章程,居官不過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長久之計,能從勤儉耕讀上做出好規模,雖一旦罷官,尚不失為興旺氣象。若貪圖衙門之熱鬧,不立家鄉之基業,則罷官之後,便覺氣象蕭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為之計。望夫人教訓兒孫婦女,常常作家中無官之想,時時有謙恭省儉之意,則福澤悠久,餘心大慰矣。
【譯文】
歐陽夫人左右:
夫人帶著兒子、兒媳住在家裏,必須每件事都立個規矩。做官不過是一時的事,住在家裏才是長久的事,能在勤儉耕田、勤奮讀書上開創一個好局麵,即使哪天罷了官,還是一番興旺的景象。如果貪圖衙門裏的熱鬧,不立下家鄉的基業,那麼罷官之後就會覺得氣象蕭條了。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預先做個打算。希望夫人教育兒孫晚輩,要當家裏沒人做官,時刻有謙讓、恭敬、節省的想法,那麼就會給後代帶來永久的幸福,那樣我心裏就很高興了。
勤儉治家才是獲得幸福的最好方法
曾國藩囑咐弟弟道:“望弟於‘儉’字加一番工夫,用一番苦心,不特家常用度宜儉,即修造公費,周濟人情,亦須有一儉字的意思。”曾國藩又說:“居家之道,隻有崇尚儉樸才可以長久,處亂世尤以戒奢侈為要義。”
“儉”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一項美德。《左傳·莊公二十四年》中說:“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意思是說,節儉是一切美德的基礎和根源,而奢侈則是所有惡行中最為嚴重的。這部先秦經典將“儉”字提高到無以複加的高度上,充分地展示了節儉的重要意義。
先秦時,墨子提出:“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將“儉”字提到個人和國家成敗興亡的層麵上來,從此,“儉”不再僅僅是一種內在的美德,而且是成功學中的一個關鍵性範疇了。
具體說來,“儉”字的益處有許多方麵,因此石成金在《傳家寶》中進行了總結,他說:“儉有四益:凡貪淫之過未有不生於奢侈者,儉則不貪不淫,是儉可養德也;人之受用自有劑量,省嗇淡泊有長久之理,是儉可養壽也;醉濃飽鮮,昏入神誌,若蔬食菜羹,則腸胃清虛,無滓無穢,是儉可養神也;奢者妄取苟求,誌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儉又可養心也。”石成金從“養德”“養壽”“養神”“養心”四個方麵歸納了“儉”字在個人自我修養方麵的作用,可謂精練而深刻。當然,“儉”雖作用於一人,但其作用卻不僅僅局限在一個人身上。除了上述四個方麵外,“儉”字在治家、為官、治國方麵,有著更為顯著的作用。
曾國藩在家書中也講到“儉”的重要性。儉樸持家,是曾家的祖傳家風。曾國藩作為同輩長男,從持家之始,就將“儉”字放在頭等重要的地位上。他教育子侄說:“‘儉’字工夫,第一莫著華麗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其中的“儉”字,又與“勤”字相關聯,所以曾國藩常常將“勤”“儉”並舉。不用奴婢和仆役,固然是為了少花錢,但更重要的目的卻是為了培養家人親自勞動、愛惜勞動成果的習慣。曾家的男子都要親自下地耕田,婦女都要親自紡織。為兒子娶妻,也選勤儉之家,而不願與官宦之家聯姻,以免養成奢惰之習。曾紀澤剛剛結婚,曾國藩就告誡兒子,要他引導媳婦織布做衣:“新婦始至吾家,教以勤儉,紡績以事縫紉,下廚以議酒食,此二者,婦職之最要者也。”
曾國藩自己更是一生儉樸。他衣著樸素,布袍鞋襪,都是其夫人、兒媳所做。吃的也是粗茶淡飯。即使是官至大學士,每次吃飯也僅一個葷菜,如果不是有客人來,從不加菜。因此,時人戲稱他為“一品宰相”。“一品”指的就是“一葷”。有一件衣服,曾國藩平時舍不得穿,隻在慶典或過新年時才穿上。這件衣服穿了三十多年,到他去世時,還像新的一樣。對此,他幽默地說:“古人雲:‘衣不如新,人不如故。’然以吾視之,衣亦不如故也。試觀今日之衣料,有如當年之精者乎?”
曾國藩認為一個家庭,隻有崇尚儉樸才可能長久。“與儉樸相反的,是官宦習氣。”齊家之道,最忌諱的就是染上官宦人家的習氣。為了保持以儉持家的家風,避免染上官宦人家的習氣,曾國藩不與官宦習氣太重的人家聯姻。他在給父母的信中說:“兒女聯姻,一定要找勤儉孝友之家,不要與做官的人家聯姻,這樣才不致助長子弟們奢侈懶惰之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