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1章 處世技巧(2)(2 / 2)

歐陽夫人說:“急什麼?您幹兒要您多玩幾天,您就再玩幾天再說嘛。”

“我肺都氣炸了,官司打不贏,白白受人欺,哪有心思玩?”

“不要擔心,除非他的官比你幹兒大。”那老頭聽到這句話,心裏倒有幾分安穩了。

又玩了三天。當曾國藩辦完一天的公事後,歐陽夫人對他說起幹爹特意來金陵的事。“你就給他寫個條子到衡州吧。”曾國藩聽後歎了一口氣說:“這怎麼行呀?我不是多次給澄弟寫信不要幹預地方官的公事嗎?如今自己倒在幾千裏外幹預起來了,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幹爹是個本分的人,你也不能看著老實人受欺負,得主持公道呀!”經歐陽夫人再三請求,曾國藩動心了。他在房間裏來回踱了幾步,說:“好,讓我考慮考慮吧。”

第二天,正逢曾國藩接到奉諭升官職,南京的文武官員都來賀喜。曾國藩在督署設宴招待,老頭兒也被尊了上席。敬酒時,曾國藩先向大家介紹,首席是他湖南來的幹爹。文武官員聽了,一齊起身致敬,弄得老頭兒怪不好意思。接著,曾國藩還把自己的幹爹推崇了一番,說他一生勤勞啦,為人忠厚啦,怎麼也不願意到南京久住,執意要返鄉裏。說著,從衙役手中接過一個用紅綾包著的小盒子,打開後拿出一把折扇又說:“我準備送幹爹一個小禮物,各位看得起的話,也請在扇上題留芳名,作個永久紀念。”大家放下盅筷,接過一看,隻見折扇上已工工整整地落了款。上款是“如父大人侍右”,下款是“如男曾國藩敬獻”。大家一個個應曾大人之請,在扇上簽起名來,有的還題了詩句。不到半個時辰,折扇兩麵都寫得滿滿的。曾國藩興高采烈地把折扇收起來,仍用紅綾包好,雙手奉送給了幹爹。這老頭兒也懂得禮數,起身向各位文武官員作揖致謝。

席終客散,老頭兒回到了住室,嘴裏連連嘀咕著什麼。歐陽夫人出來一看,隻見他手捧著紅綾包嘮叨著:“寬一呀寬一,一張二指寬的條子總不肯寫,卻要這麼費事,在這個玩物上寫的字再多,我也不領情。”歐陽夫人忙從他手中接過紅包打開一看,不覺大吃一驚:“幹爹呀,恭喜,恭喜!”老頭兒臉色陰沉,好不耐煩地說:“喜從哪來?”

“幹兒給您的這個,可是一個大寶呢!”

“一把折扇算什麼大寶?給我寫個二指寬的條子,才是尚方寶劍。”

“哎呀,幹爹,”歐陽夫人湊到老頭身邊細說,“這可比您要的那個條子更寶貴呀,拿回去後,不論打官司也好,辦別的什麼事也好,任他多大的官,見到此扇都會有靈驗,千萬不要把它丟了,隨手帶著,還能逢凶化吉呢!”

一番話,說得老頭子心裏熱乎乎的。“啊!”他似有所悟,會意地笑了。

回到家裏,老頭就又去衡州告狀了。衡州知府升堂,老頭兒手執折扇,大搖大擺地走了進去。在那個年代,被告上堂打官司,手執扇子是藐視公堂,要受到懲治的。

“把扇子丟下!”衙役喝令。老頭兒裝作沒有聽見,一個衙役上前從手中奪過扇子丟到地上。

“這個可丟不得,是我幹兒子送的。”

知府大怒,驚堂木一拍:“放肆!拿上來!”知府接過扇子一看,“嗯……”他翻來覆去看了後,又將視線轉到老頭身上,仔細打量了一番。然後,一聲令下:“退堂!”

據說,老頭從衡州府衙門後堂退出來後,知府用轎子把他接了回去,不僅將折扇恭恭敬敬退還給他,還熱情地款待了他。他的官司是輸是贏,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把折扇,醉翁之意不在酒,表麵是在顯示親情,實則相助,意在讓地方官給麵子。這把折扇同時也給足了親人麵子,並使曾國藩免於幹涉地方公務之嫌。曾國藩謀事之深,慮事之遠,不可謂不厲害。凡事給對方留有餘地,這就是曾國藩處世為人常勝不敗的奧秘之一了。

凡事給對方留有餘地,也應成為今天我們為人處世的一項準則。因為時勢每時都在變化,同時我們每個人也有考慮不周全的時候,凡事不留餘地的話,就有可能犯一些愚蠢的錯誤,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凡事三思而行,話不可說得太死,事不可做得太絕,這樣就會永遠穩操勝券,進退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