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茫茫的青海湖(2 / 3)

康熙皇帝接到了駐紮西寧的喇嘛商南多爾濟的奏報,說拉藏汗已經起解假達賴赴京了。事情真的“一如聖算”,眾大臣紛紛表示驚服,少不了說一些“天子聖明”、“料事如神”之類的話,但很少有人能猜透皇帝此時的心思。

康熙立刻下了一道聖旨,對代表他辦事的席柱、舒蘭和代表拉藏汗送人的達木丁蘇倫等人嚴加斥責。皇帝質問說:“汝等曾否思之:所迎之六世達賴喇嘛將置何處?如何供養?”是的,這些問題,他們並沒有考慮過,因為這原本就不是歸他們考慮的事。

席柱等人接讀上諭之後,個個惶恐萬分。從皇帝的措辭中,他們仿佛看到了正在大怒的“龍顏”。弄得不好,是要革職充軍的。盡管皇帝曾經下過將倉央嘉措“執獻京師”的命令,但是顯然又改變了主意。看來,皇帝是不允許真的把這位假達賴弄進京城的。他們這時才發現,押解倉央嘉措原來是一種蒙起眼睛劃船的差事。

席柱意識到自己負有主要責任,急得坐臥不安。倉央嘉措成了他們手中的一團炭火,頂在頭上的石磨。既不能再把他交給皇帝,又不能退還給拉藏汗,更不敢送給第三者(比如那個策妄阿喇布坦)。怎麼辦?他想遍三十六計,最後還是選中了其中的最後一計——“走為上”,但不是他走,而是讓倉央嘉措走。既然京師和拉薩都容不得這位不真不假的達賴,讓他在途中一走不就了事了嗎?如今皇帝是不會向他們要這個人的了。

席柱也是個當不上官時想當官,當上了官還想越當越大的人。為此,生怕有過,隻想立功。他得出一條基本的經驗:要想讓皇帝了解自己的忠誠和才幹,首先就得體會出皇帝的心思和意圖。對於倉央嘉措的處理,如果能不使皇帝為難,就會逢凶化吉,加官晉爵。否則,可就凶多吉少了!

席柱請來了倉央嘉措,命手下人取掉他的刑枷,叫左右一律退下。

“您受苦了。”席柱非常客氣地對倉央嘉措說,“事已至此,無須多言了。我也是個信佛的人……我勸您,我懇求您,逃走吧!隻要您逃走之後永不暴露身份,一切後果由我一人承擔!”他拍了拍自己的頂戴,等待倉央嘉措的回答。

倉央嘉措一聽這些話,感到非常意外。事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呢?他一時無法回答。他想:是拉藏汗要暗害我,這位好心人要搭救我嗎?不是的,拉藏汗已經得了勢,我也離開了西藏,他何必再背個殺我的名聲?皇帝不是叫我進京嗎?席柱怎麼敢於違抗聖意呢?逃走?即使是應該逃走,可以逃走,又能逃到哪裏去呢?回西藏,人們會認出我來;拉藏汗已經容不得我,還可能引起騷亂和爭鬥。去民間,又怎樣從頭去編造自己的曆史?去寺院吧,我早已厭倦了那種生活……

想到這裏,他主意已定,滿腔怨怒地質問席柱:“當初你們和拉藏汗到底是如何商議的?為什麼現在又要讓我逃走?在拉薩的時候,你對著成千上萬的人高聲宣布:‘你們的達賴佛爺,是奉皇帝的詔請,到北京去朝覲的。’如今,我若不抵達文殊皇帝〔1〕的金殿親自覲見過皇帝,就絕不再去任何別的地方!”說罷,拂袖而去,一頭鑽進自己的帳房。

倉央嘉措仰臥在一塊又髒又破的氈片上,兩汪熱淚在眼眶裏打轉。

他剛才竟然說出了非見到皇帝不可的話來,自己也覺得奇怪。對於皇城北京,他有過美麗的想象,也讚歎過布達拉宮壁畫上順治皇帝接見五世達賴的隆重場麵。但他的自我感覺總是一個普通的人,一個放牛的孩子,民間的歌手,酒店的顧客,佛宮的擺設。因而沒有和大人物交往的興趣,更沒有同大皇帝交談的向往。如今,竟然來到了赴京的途中,這是他沒有夢想到的。然而,他畢竟和當年五世達賴的境遇大不相同。東風吹過來,他是真達賴;西風吹過去,他又是假達賴。到底是什麼原因,自己無法真正搞清。他也沒有到皇帝麵前去為自己辯解的必要,他早就承認自己是不守清規的了。他也清楚,皇帝由於桑結甲措的緣故不會喜歡他,而拉藏汗的效忠於朝廷的蒙古騎兵比他更有分量。他剛才說的一定要見皇帝的話,不過是對於也來擺弄他的席柱的反抗罷了。

帳房門口罩上了一道陰影,達木丁蘇倫側身而進。

倉央嘉措沒有讓座,對方也沒有坐的意思,再說此處也沒有可供落座的地方。

達木丁蘇倫斜眼盯著帳房的一角,臉上毫無表情,告訴倉央嘉措說:“離這裏不遠,往北去有一個很大很美的湖,叫庫庫諾爾〔1〕。今天是十月十日〔2〕,月亮已經很亮了,路上並不難走。我們決定,今天晚上你可以單獨一個人去湖邊賞月。”

“什麼意思?”倉央嘉措翻過來問。

達木丁蘇倫瞥了他一眼,又盯住那帳房的一角說:“大皇帝來了聖旨,說你進京之後無法供養,明白了吧?自己選擇好了,想升天,想入地,都行。”說罷,撩門而去。

……

青海湖邊。一絲風也沒有。夜,靜靜的;岸,靜靜的;水,靜靜的,都像在靜靜地等待著什麼。

水中的月亮是虛幻的,卻能使青色的湖懷抱著一顆巨大的珍珠,沉睡在幸福的夢中。這明亮的珍珠自古至今人人喜愛,卻沒有誰能夠撈到。

水和天的遙遠距離雖然無法改變,它們卻能夠在人們視線不及的一端緊密地挨在一起。今夜,水和天又在青海湖上偷偷地擁抱了。它們在悄聲細語地說著什麼。說著什麼呢?無人聽到,大概是關於誰的命運吧。

湖心山的影子,模糊到了不存在的程度。在茫茫的青海湖中,它是一座孤島。孤島有孤島的驕傲,孤島也有孤島的淒涼。孤島的詩意在於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