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出任艦隊司令(2)(2 / 3)

接著解放軍又乘勝揮戈北上。6月24日16時,陸軍一個營在8艘炮艦的掩護下,背水攻堅突破敵占積穀山島前沿,於22時攻占該島,殲滅敵“軍官戰鬥團”一個連110餘人。戰後,俘虜們膽怯地說:“你們小兵艦好厲害,打得我們抬不起頭來!”

陸軍第六十師參謀長王坤高興地對陳雪江說:“要給炮艇大隊請功!”

陶勇也打電話來鼓勵他:“老陳啊,小炮艇打出了威風,既打敗了敵艦,也打跑了胡宗南,是很了不起的!”

據說胡宗南感到奪回積穀山無望,隻好給台灣發了一份電報,稱五島失利,乃麻痹大意所致,懇請總裁給予立功贖罪機會,改過自新……

胡宗南不甘心失敗,還沒等蔣介石回電,又指揮軍艦頻頻出動,前去炮擊五島,一連數天,都遭到島上炮兵和海上炮艇的還擊;他又命令黃八妹部三次偷渡登島,但在航渡中就遭到解放軍艇隊的堵截。

胡宗南感到解放軍已經鞏固了五島陣地,加強了海上力量,要想奪回五島已困難,隻有另找“立功贖罪”機會。

這次連戰皆捷後,陶勇來到海門港視察,親自在碼頭上給溫台大隊指戰員講話。他說:“我們配合陸軍解放敵占島嶼的實戰證明,不是我們怕敵人,而是敵人怕我們。你們看,敵人的軍艦不是被我們的小炮艇打跑了嗎!”他的話是有針對性的,當時不少剛到海軍的人在我海上力量大大低於敵方時,是有不小的顧慮的,陶勇想通過這件事增強他們的信心。

陳雪江對陶勇說:“我們的炮艇一出海門口,敵艦就掉頭返航,不敢與我們硬拚,水兵們都感到驕傲和自豪!”

陶勇眼睛斜睨了一下,他的目光裏明顯有一種警惕,臉色也變得嚴肅起來:“戰士驕傲點沒關係,因為他們不怯戰、不怕敵艦,但是幹部不能驕傲輕敵,搞不好要吃虧、要打敗仗的,不要頭腦發熱啊!”

臨走時,他特地叮囑了一句:“打仗要從實際出發,不能照搬蘇聯的戰鬥教令和戰術原則,一定要重視總結自己的經驗,依托島岸,充分發揮夜戰、近戰的威力,以小打大,以少勝多。”

再說胡宗南出山的兩年間,遭解放軍接二連三的沉重打擊後,他反攻大陸的雄心和“複國平天下”的報複像肥皂泡一樣破滅了,自感羞愧,寫了一份辭呈發給蔣介石。蔣介石氣得破口大罵,隨手抓起一支毛筆,在胡宗南的辭呈上寫下了“同意”兩個大字。

蔣介石撂下毛筆,轉念一想,胡宗南雖然在指揮浙東諸島反共上吃了敗仗,但他畢竟追隨自己多年,也是一個反共的功臣。於是,蔣介石派他的長子蔣經國到大陳島,把灰溜溜的胡宗南迎回台灣,算是給了他一點麵子。

胡宗南此刻對蔣的恩賜感激涕零,於是又拿出一副黨國利益高於一切的大度胸襟,鬥膽向蔣介石建議,讓金門建功的胡璉出力,挑起反攻大陸的重任。

自胡璉在金門保衛戰中重創登陸的解放軍之後,在台灣已成家喻戶曉的傳奇式人物。隻是他的資曆尚淺,不便於委以重任。胡宗南自己“忍辱負重”,在蔣麵前大膽舉薦,蔣介石十分讚賞。

“好吧,在黨國處於危急關頭的緊要時刻,一切都要從黨國的生存大計出發,我們就不能太拘泥於資曆和職務了,我就把胡璉調來,給他個建功立業的機會……”

毛澤東發來的電報

1954年深秋,爽朗的秋風吹進中南海菊香書屋。

毛澤東在書房辦公,兩堆文件都壘得有一尺高。他左手夾煙,右手抓筆,閱讀文件時眉頭稍稍聚攏,全神貫注,容不得別人打攪,否則,也要發脾氣的。煙灰缸裏已經堆出尖來,衛士進來給他加了水,倒了煙灰,並把煙掰斷幾支,半支半支地插入煙嘴。毛澤東在稍事休息之後,拿起總參送來的敵情通報。

毛澤東起身踱步,仰著臉,像在思索。

人民海軍自組建以來,雖然有了很大發展,並在台灣海峽護漁護航、近海作戰方麵有一定的突破,但也隻是利用有限的海上力量,對台灣海軍的騷擾和進犯給予回擊,並未重創或擊沉他們的大型艦隻,更未主動出擊,給台灣海軍以致命打擊。相反,蔣介石雖然不停地撤帥換將,卻並未停止對大陸沿海諸島的進犯,而且出擊的大多是大型戰艦,令我方無奈。

從不信邪,富於挑戰精神的毛澤東,早就想尋機敲打一下蔣介石,讓其不要跟美國主子走得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