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出任艦隊司令(2)(3 / 3)

思緒落定,毛澤東快步回到辦公椅上坐下,猛抽了兩口煙,在紙箋上疾書起來。

而深秋的上海,已有一些涼意,天空時雨時陰。陶勇在他的辦公室裏,對著眼前的海圖,已凝視多時。隨著敲門聲,作戰部劉參謀走了進來,雙手將一份文件遞上:“司令員,海司轉總參來電。”

陶勇順著電報看去,一眼瞥到下麵寫著的“毛澤東”三個字,又從頭看起。他知道這肯定是份重要文件。果然,毛澤東的每一句話都敲擊著他的心扉:時機不可不抓,軍威不可不振,務安排近期於大陳至漁山列島之間對蔣艦實施打擊,並力求擊沉中型以上軍艦一至兩艘。不打則已,打則必殲,以證明我海軍之實力。

毛澤東

正對自己的心思!陶勇也掏出煙來吸著,為的是更好地集中精力,把這個重要指示落實。像是暴雨要來之前的沉悶,他突然覺得渾身燥熱起來,於是幹脆脫了外麵的軍服,在屋裏踱起步來。

抽煙,踱步,沉思——幾乎成了高級將領們大戰前的一種固定程序。

像陶勇這樣的戰將哪有不渴望打仗的?尤其是到了海軍以後,真還沒打過大仗。當然,跟國民黨海軍硬拚還沒有資本,隻能用打鬼子時的辦法——伏擊,在海上伏擊。

這一段,他也了解了敵方的情況。台灣海軍總司令叫梁序昭,是今年7月剛剛接替馬壯謀的家夥。當然不能小看他:他是1934年畢業於煙台海軍學校,1944年赴美國佛羅裏達的邁阿密受訓。蔣介石起用他主要是因為梁序昭十分重視軍事理論研究,曾創辦、協辦《海軍內部戰時通訊》《海軍整建月刊》等軍事刊物,擅長寫戰術論文,並能用英文撰寫作戰計劃。估計用他對付共軍那些“文盲”將領綽綽有餘。特別是梁序昭舶來的那一套純美國式的戰法,要控製大陸沿海的製海權不在話下。美國海軍經營多少年了,與之相比,中共海軍還在嬰兒期呢!

夜已深,秋雨不知何時淅淅瀝瀝地飄灑下來,空氣裏頓時充滿涼意。陶勇的頭腦格外清醒。看來今夜是無法入睡了,幹脆擬個作戰計劃吧。他又伏在巨大的海圖上,苦思冥想起來。當他一拳砸在海圖上時,他的嘴角出現了一絲細密的微笑,那笑,很有些輕蔑嘲諷的意味。

10月的最後一天深夜,一支人民海軍的護衛艦編隊出現在東海海麵,直向高島海域駛去。

國民黨軍雷達站已觀測到這支編隊。熒光屏上顯示,午夜過後,該編隊在高島海域繞了一圈便折返了,沒有留下什麼疑點。值班的國民黨軍雷達兵又仔細觀察了兩個小時,還是沒有發現什麼異常,就打著哈欠進了休息室。

但是,國民黨軍做夢也沒有想到,解放軍的六艘魚雷艇已經進入了高島錨地。原來,護衛艦的體積巨大,用它的舷側拖帶魚雷艇,不但肉眼看不出,連雷達也別想測出來。這麼絕妙的主意,大約隻有像陶勇這樣熟知兵無定形的人才想得出。況且,高島錨地距離戰區近,這裏既沒有可供艦船停靠的碼頭,也沒有對艦船提供彈藥、油料、器材等物資的設備,國民黨軍也認為此地不利於艦艇待機,就更不重點設防了。軍語有句常言叫做“兵不厭詐”。正因為這裏不具備魚雷快艇生存的條件,就更容易使敵人麻痹大意。

陶勇特別鍾情魚雷艇這種小巧快捷的海上武器。剛組建魚雷快艇部隊時,艇隻還是從蘇聯買來的。自1951年開始,人民海軍開始自行設計製造快艇。小型魚雷快艇排水量僅22噸,主要武器裝備是兩座4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和兩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四個大功率推進器足以使它的航速達到52節。遺憾的是它還沒經過實戰的檢驗。

這是魚雷快艇首次出擊,陶勇自然要打出威風,打出戰果。

擔任這次伏擊任務的是快艇三十一大隊一中隊,他們已在舟山海域練了多日。當時正值炎熱的夏季,機艙溫度經常達到40℃以上。練一夜回來,艇員就跟從水裏撈出來似的,不知道流了多少汗。往往一練就是一個通宵,有的同誌疲勞得連操縱機器時都忍不住打瞌睡,而暈船的同誌有時連苦膽水都吐出來。知道有仗要打了,再苦再累大家都能忍受。魚雷艇進入高島錨地後,就與停泊在這裏的登陸艇緊緊地靠在一起,一艘挨一艘,然後又在艇隻上麵做了偽裝。這樣無論從天空往下看,還是從海上往艇群裏看,都難以發現這裏的魚雷艇。國民黨飛機經常在待機點巡邏也沒有偵察到。與此同時,岸上指揮所也轉移到了高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