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祐宮殿下漸漸長大,後宮一掃往日的陰雲,變得輕鬆活躍起來。此時,奉天皇之命執掌朝政的幕府卻正麵臨著危機四伏的形勢。

嘉永6年(1853年)的早春,祐宮殿下的初執筷儀式剛剛結束不久,田中河內介陪伴在祐宮殿下身邊,過著平靜的生活。但是,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讓他驚異萬端地睜大眼睛,開始重新審視起周圍的風雲變幻。

按照宮中的慣例,皇子一般由宮中的女官撫養長大。如果是那樣的話,河內介就不會有機會侍奉殿下了。

如今,他不但能親自嗬護殿下成長,還能時常將殿下抱在臂彎裏,體味殿下那稚嫩的身軀散發出的溫熱。河內介沉浸在無以言表的感動之中。

若為吾君與天皇,

肝腦塗地未所惜。

粉身碎骨傾吾命,

隻為不負君王心。

河內介滿懷感恩之情,殫精竭慮地侍奉著殿下。就在這時,中山府上來了兩位薩藩的不速之客。一位名叫日下部伊三次,另一位名叫伊牟田尚平真風。

自從祐宮殿下被寄養在中山家以來,削尖了腦袋登門拜訪的來客絡繹不絕。河內介總是小心翼翼地回避著他們。

這一天,若非伊牟田尚平向河內介提起相模小田原地震的悲慘情形,恐怕河內介也決不會將客人請到書房詳談。

尚平剛一開口,他的話便深深地刺痛了河內介的心。

“不知您是否聽說過2月2日相模小田原發生的事情?這是上天對我們敲響的警鍾啊!房屋倒塌三千三百戶,死者逾五百人……按理說,這種天災或許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不過,這是上天在警示我們,此地即將遭到外敵入侵,千萬不可掉以輕心呀!”

在日本,自古以來就有一條不成文的戒律,作為天子,日本皇室對自然界的異變負有不可推托的責任。這條戒律好似套在日本皇室頭上的一個緊箍咒。

這種思想可以追溯到日本流傳了上千年的天照大神傳說。據說,台風、幹旱和洪水的發生都歸咎於天子德行衰微、對上天缺乏忠誠。因此,皇室必須虔誠地向上蒼祈願國家風調雨順。

換而言之,這條戒律或許是皇室用以自律的一種方式。皇室認為天災的根源在於人類,人類如果擁有純潔無垢的心靈,就能預測或避免自然災害。

“什麼?難道真的有傳聞,說外國船隻即將到達發生地震的相模附近嗎?!”

河內介停下腳步,急切地問道。

這時,日下部伊三次接過尚平的話茬答道:

“這絕非傳聞。雖然幕府一直拚命隱瞞美國船隻到來的消息,但是畢竟紙包不住火啊……隻是,目前還不清楚他們的船將會停泊在哪裏。”

聽完二人一席話,河內介連忙將他們請入書房詳談。

“依兩位所見,是否美國船隻不久便會到達相模灣海域?”

“不,我們正在猜測,他們也許最終會選擇從浦賀進入江戶灣。”

進入書房,兩人先是畢恭畢敬向河內介深施一禮,恭祝皇子殿下降生,然後便一五一十地說起河內介從未聽說過的琉球周圍外國船隻的情形。

據說,皇子降生前一個月,荷蘭政府就預先將這個事關日本存亡的消息通報了幕府。

此前,薩藩一直通過琉球列島與中國進行海上貿易,所以始終偷偷地封鎖著外國船隻到達琉球一事。當然,一旦風聲走漏,實在無法隱瞞時,薩藩迫於無奈也會向幕府報告。近幾年,法國、英國、美國和荷蘭等國相繼故意挑起事端,企圖脅迫幕府開放琉球港口,進而將其作為進軍東亞的據點。顯然,外國列強早晚會聯手向日本發難,迫使日本打開國門。

尚平說道:荷蘭政府擔心日本無力抵禦美國入侵,因而考慮到本國與日本的交情,故意向幕府示好,於去年6月派通商貿易官屈爾求斯前去長崎。

“屈爾求斯捎來荷蘭屬印度總督的信函。這封信函於皇太子降生前一個月,也就是8月中旬被送達幕府手中。信中直言不諱地警告幕府,美國態度異常強硬,準備在琉球一帶集結軍艦。可是,幕府隻想消極隱瞞此事,並未采取任何積極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