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內介迫不及待地問道:
“如此說來,這些船既非商船,也非捕鯨船……而是兵船嘍?”
“正如您所言,洋人明白商船和捕鯨船根本達不到目的。如今事態嚴峻,形勢堪憂啊!”
說完,兩人對視一下,重新將話題轉回到國家大事上麵。
他們登門造訪的目的就是想通過河內介將情況稟報朝臣和天皇陛下。當然,對於如此重要的消息,河內介是絕不會袖手旁觀的。
祐宮殿下一天天長大,越發地討人喜愛。
老百姓常說,愁養不愁長。在權典侍及中山家族一絲不苟的精心嗬護下,出生時並不強壯的祐宮平平安安地長大了。
伴隨著皇子殿下成長的危機也日漸逼近了。
曆史上,日本不乏遭外國軍艦騷擾的先例。例如,七年前的弘化3年(1846年)閏5月27日,美國駐印度艦隊司令官彼得就曾奉命攜國書到過浦賀。
當時,仁孝天皇駕崩不久,當今之帝剛剛即位。彼得的到來令陛下對西方列國和洋人充滿了憎惡。
如今,美國再次在琉球集結艦船,準備向日本本土進發……
七年前,被洋人的強大壓力逼得無計可施的幕府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好在美國政府似乎並未授予彼得以武力強攻的權力,因此,十天後彼得就率領著軍艦離開了日本,並未驚動普通百姓。
看來,這一次美國再也不會善罷甘休了。
當然,荷蘭通商官屈爾求斯向幕府通風報信,也是希望借此機會迫使幕府實行開國政策。但是,幕府並未輕易答應。
這次來到日本的美國使節名叫佩裏,時年59歲。佩裏16歲參加美國海軍,因在美墨海戰中立下赫赫戰功而被提拔為司令官,是個名副其實的職業軍人。佩裏肩負打開日本國門的使命,率領著強大的軍隊,打算親自謁見幕府將軍,遞交總統的親筆信。他野心勃勃地企圖借此一舉敲開日本的國門。
形勢已經發展到十萬火急的地步了,真令人吃驚。
幕府並未稟報天皇將會采取怎樣的對策。
如果天皇陛下聽說此事,是斷然不會坐視不管的。
天皇平時最掛念的事情莫過於最近出沒於日本近海的外國船隻,他終日為早日平息外患而祈禱。
“今年荷蘭政府是否通報過關於佩裏的消息?”
河內介放心不下,又重新提起原先的話題。不過,兩人並不知道更進一步的消息。
他們隻知道,荷蘭政府認為如果美國人的威脅不能奏效,日本仍然拒絕打開國門,佩裏就會占領琉球或小笠原群島,將其作為據點。到那時,日本將會飽受侵擾,永無寧日。
所以,日下部和伊牟田認為,日本必須早日樹起尊皇攘夷的大旗!
他們二人希望河內介說服天皇,迫使幕府有所行動。
河內介客客氣氣地款待了二人一番。來客告辭後,河內介端坐在書房裏,沉思良久。
或許,相模地震果真就是上天發出的警告……
這時,年幼的殿下那張純潔無邪的笑臉浮現在河內介眼前,一股近乎悲涼的憂慮之情從心底油然而生,令他如坐針氈。
此時的河內介備感自己對“忠誠”二字的理解是多麼的狹隘,他目睹幕府對天皇的不敬和天皇的失意,一心想要匡扶正義,卻險些忘記了自己的國家此時正麵臨著來自外國列強的巨大壓力。
不,或許是自己有意逃避這血腥的現實世界,想要守住一方淡泊寧靜的小天地,永遠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1835年美國與墨西哥進行的戰爭。
也許,這根本就算不上忠誠。
如果年幼的殿下繼承天皇皇位的那一天,日本依舊是幕府的天下,甚至是君臨日本的洋人的天下,那麼,日本的夢想、日本的尊嚴又從何談起?
即便如此,河內介並不打算將剛剛聽到的消息通過忠能卿稟告天皇。
道聽途說的消息隻能徒增煩惱而已。
後院的樹上不時傳來黃鶯的鳴叫聲,河內介凝神沉思,思緒萬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