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但非常謙虛,他同助手、教師乃至學生討論問題,總是那樣平易近人。哲學史教研室的同誌曾和李達在封建社會分期問題上發生過爭論,李達主張西周封建說,他們卻主張戰國封建說,各不相讓,但爭論過後,他毫不介意,並不強求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
李達盡管校務繁重,但他始終認為自己是教授,不僅積極帶頭培養研究生,而且組織和領導開展科學研究,盡管自己身患多種疾病,他仍以“繼續在理論戰線上發揮一個老兵的作用”自勉。他還親自組建毛澤東思想研究室,開展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
李達從社會主義事業的長遠利益出發,指出:“科學上沒有長足進步,建設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不可能,他要求各位係主任,拿出4/5時間帶個頭,向學術方麵進軍。”
李達一生著作甚豐,培養了一代又一代高水平的專家、學者,而這些成就都是他嚴謹治學、辛勤耕耘的結果。李達對助手和別人嚴格要求,一絲不苟,他反對人雲亦雲,因循守舊,提倡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創見。有一次,他的一位助手寫了一篇文章送給他看,他看後覺得沒有什麼新意,便批了幾個字:“唯陳言之務去”,要求這位助手重寫,使助手受了一次深刻的嚴謹治學的學風教育。李達的率先垂範,為科學研究的長足進展,為武大學術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堅實基礎。
重視和愛惜人才。李達是非常重視人才的。他經常講,一個學校乃至一個係辦得好不好的一個標誌就是看有沒有一批知名的教授、學者。他又說,大學是最高學府,教師要有最高學術水平才行;教師的教學和科學水平,是反映學校的重要標誌之一,是出成品、出人才最基本的條件,世界上許多著名學派和學術中心的經驗,都證明了這一點。他深感人才可貴和來之不易,為了發揮人才作用,他含辛茹苦,嘔心瀝血,不知操勞了多少個日日夜夜。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年曾昭掄教授是著名化學家、科學院學部委員、高等教育部副部長,他被錯劃為右派後,別人都不敢用他。李達知道了這一消息之後,便大膽地聘請他來武大任教,這在當時,是要有很大的膽略和遠大的目光才能辦成的,而這種膽略和目光首先來自他辦好高等教育的愛才之心。曾昭掄教授是戴著“右派”帽子來武大任教的,他來之後,擔任化學係元素有機教研室主任,並首先倡導創辦元素有機新專業,招收研究生,給青年教師開提高課,還主持編寫了《元素有機化學》叢書。曾昭掄言傳身教,辛勤耕耘,以實際行動改變了武大化學係一度沉悶的空氣,一大批中青年學術骨幹脫穎而出,碩果累累,名聲大振,在化學係曆史上留下了極深的影響。
對於確有培養前途的青年教師,李達也給以極大的關注。例如有位同誌原是讀經濟學的,提前畢業後被分配到化學係做團總支書記,1958年,他在武大校刊上發表了幾篇學習辯證法的短文章,李達看到後,認為他很有培養前途,就把他調入哲學係,以後又派他到中國人民大學進修,這位同誌現在已是博士生導師和毛澤東哲學思想研究的學科帶頭人。此種例子還很多。李達深入群眾,民主辦學,為人處事以身作則,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因而贏得了全校師生員工的崇敬和愛戴,大家都親切地尊稱他為“老校長”。
李達在武漢大學主持校政13年,在他的領導和影響下,武漢大學培養了成千上萬的高級專門人才,成為“桃李滿天下,人才遍域中”的著名學府。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目前武漢大學已有各類在校學生十七餘萬人,教職工4664人;設有17個學院,3個校直屬係,64個本科專業,已經形成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等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合理格局。武大已經是我國一所名副其實的綜合性重點大學。回顧武大的曆程和成就,後人不禁深深懷念與她結下不解之緣的李達:是他,為武漢大學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是他,為中國的高等教育事業建樹了不朽的功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