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下半年開始,通貨膨脹成了人們最熱門的話題之一。“糧價漲了,油價漲了,豬肉價漲了,房價更是在漲……”關於漲價的討論隨處可聞。那麼,什麼是通貨膨脹呢?
通貨膨脹是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量而引起的貨幣貶值現象。
紙幣流通規律表明,紙幣發行量不能超過它象征代表的金銀貨幣量,一旦超過了這個量,紙幣就要貶值,物價就要上漲,從而出現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跟紙幣有密切的關係,因為紙幣本身不具有價值,它隻是金銀貨幣的符號,不能作為貯藏手段,因此,紙幣的發行量如果超過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數量,就會貶值。所以通貨膨脹隻有在紙幣流通的條件下才會出現。
人們都不喜歡通貨膨脹,因為錢變得不值錢了——盡管在通貨膨脹時,人們往往賺得更多。
假如兩年前,5元錢能買1斤豬肉,可是現在卻需要10元才能買1斤豬肉。而且這種物價上漲、貨幣貶值的現象還比較普遍,絕大部分商品的價格都上漲了,這就斷定通貨膨脹確實發生了。
金銀貨幣本身具有價值,具有貯藏手段的職能,可以自發地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貨幣量相適應。通貨膨脹的實質就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常是由經濟運行總層麵中出現的問題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