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貨緊縮是與通貨膨脹相對應的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商品和勞務價格總水平持續下降、物價疲軟、貨幣供應量不斷減少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當全社會的價格和成本普遍在下降的時候,就表明出現了通貨緊縮。
與通貨膨脹相反,通貨緊縮時老百姓覺得手裏的錢越來越值錢、非常“經用”;不過,這卻表明,商品有效需求不足、經濟衰退、投資風險加大、失業率在不斷提高。
按照金融學上的嚴格定義,當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 3 個月下跌,就表明出現了通貨緊縮。
與通貨膨脹引起物價上漲、貨幣貶值從而影響人民生活一樣,通貨緊縮也會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一般來說,職工下崗、物價負增長、企業負債率高漲、投資“套牢”、經濟增速下滑、銀行利率連續下調、資源消耗量萎縮,幹什麼都不賺錢了,這些都是通貨緊縮的征兆。
經濟衰退並不是通貨緊縮的衡量標準,經濟衰退的實質是貨幣供應總量在減少,貨幣供應總量減少才是通貨緊縮的重要指標。如果貨幣供應總量沒減少,經濟卻衰退了,這仍然不能叫通貨緊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