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又稱利息。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按年計算則稱為年利率。其計算公式是:利息率=利息量÷本金。
利率是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變量之一,它的變化對人們的經濟生活影響非常大。因此,我們也就有必要對利率作進一步的了解。那麼,哪些因素會導致利率的變化?
(1)貨幣政策
政府製定貨幣政策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控製貨幣供給和信貸規模,可以影響利率,進而調節經濟增長。
(2)財政政策
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對利率有較大的影響,通常而言,當財政支出大於財政收入時,政府會在公開市場上借貸,以此來彌補財政收入的不足,這將導致利率上升。
(3)通貨膨脹
利率水平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上升而上升,下降而下降。
(4)企業需求和家庭需求
企業對信貸需求增加,利率水平開始上揚和高漲,而經濟發展停滯時,企業對信貸的需求也隨之減少,於是,利率水平轉趨下跌。家庭需求對信貸的影響也是如此。
利息率政策是宏觀貨幣政策的主要措施,政府為了幹預經濟,可通過變動利息率的辦法來間接達到目的。當經濟過熱、通貨膨脹上升時,便提高利率、收緊信貸;當過熱的經濟和通貨膨脹得到控製時,便會把利率適當地調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