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利率調整的方向與債券收益率變動方向一致,與債券價格變動的方向相反。也就是說,當市場利率上升時,持有固定利率債券的投資者會發現,這時候自己持有的債券收益率也同樣提高了,不過這時候的債券價格相對來說卻降低了。
這種變動方向,有可能促使投資者用原有價格迅速賣出手中持有的債券,從而造成該債券在市場上供大於求,直接引發債券價格下跌。這種供大於求局麵,反過來又會使得該債券的收益率重新回升、向市場利率靠攏,慢慢扭轉原來的局麵。
舉例來說,如果麵值10000元的1年期債券,年利率為3%,那麼到期後它的本利和就是1000×(1+3%)=1030(元)。毫無疑問,如果這時候的市場利率就是3%,那麼該債券的價格就是1000元,即1030÷(1+3%)=1000(元)。假如這時候的市場利率上升到了 5%,那麼該債券的收益率也就相應提高了,變成了1000x(1+5%)=1050(元);與此同時,債券價格卻相應降低到了1030÷(1+5%)=980.95(元)。相反,如果這時候的市場利率下跌到了2.5%,該債券的收益率也會相應下跌到1000×(1+2.5%)=1025(元);債券價格相應上漲到1030÷(1+2.5%)=1004.87(元)。
利率與債券收益率之間的關係,在不同期限的債券上表現各不相同。雖然利率變動與債券收益率的同方向變動、債券價格的反方向變動規律不變,可是對投資者所帶來的風險、投資收益高低各不相同。
一條普遍規律是,由於債券到期時要按票麵載明的利率進行兌現,所以,離債券到期日越近,該債券的投資風險就越小。換句話說,長期債券的利率風險要大於短期債券的利率風險,當債券即將到期時,就意味著這種風險也即將消失。
利率調整會促使債券收益率同方向調整,債券價格反方向調整。也就是說,利率上升後債券收益率會相應提高、債券價格相應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