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9章 生產成本環環扣(1 / 1)

對生產部門來說,不但要考慮到和生產直接有關的成本,還要加上購貨、存貨、運輸、記賬和品質管理的成本。這些環節都必須適當的控製,使公司能以最低的成本達到生產目標,而又不損及生產效能和品質。

(1)生產部門主管必須把生產部門的機能區分清楚,預估原料、廠房、機器設備、燃料、能源、員工等成本,在生產過程中實地核查。

(2)為節省成本和生產時間,可以刪除不必要的環節或合並作業相似的幾個環節。

原料的加工處理過程越多,就需要越多的員工、時間、機器設備和其他生產要素,而每項要素都要支出成本。所以,加工處理的過程越多,成本也就越高。

在生產過程中,時間就是金錢。

所以生產部門主管應該注意,在某段時間內,到底可以生產出來多少產品,這叫做“時間一成本因素”。根據這一點可以知道需要多少員工以及原料在各個生產單位間如何傳送。

(3)生產部門主管還應確定如何能夠買到合適的原材料,品質要符合要求,並且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為此,好的方法是多找幾家供應商。

(4)生產部門必須小心注意製成品存貨,因為市場需求是千變萬化的,如果顧客的口味發生變化,存貨不受顧客歡迎,銷售量下降,會直接影響利潤,並有可能一錢不值。

(5)要以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方法把產品交到顧客手中。

生產過程中的每一細節都對成本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其中有些是芝麻小事,但卻時常左右著成本目標的實現。如果無法給予控製,水漲船不高的話,就有破產的風險了。

作為總經理,要認真把好每一個環節,將生產成本控製住,如果成本控製不好,就會影響企業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