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6章 基尼指數(1 / 1)

在市場經濟社會裏,競爭是普遍存在的,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這是不可抗拒的經濟規律,有競爭就會有差距,就要有先進和落後,就要有富有和貧窮。這種貧窮和富有的差距就形成了一種無窮的動力,促使貧窮者不斷地向富裕的方向努力,小富的人不斷地向大富的方向拚搏,大富者向巨富的目標奮鬥,永無止境。

但是,一個社會的貧富差距也不能過大,差距過大社會就失去了安全的保證。所以,人們對一個國家的貧富差距是非常關注的,發明了很多評價貧富差距的指標或者參數。基尼係數就是最著名的一個。

基尼係數是由意大利經濟學家基尼於1912年提出的,定量測定收入分配差異程度,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

基尼係數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係數越大,收人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為貧富差距警戒線,大於這一數值容易出現社會的動蕩。

其經濟含義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於進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總收入的百分比。基尼係數最大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即 100%的收入被一個單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收入分配絕對平均,即人與人之間收入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差異。但這兩種情況隻是在理論上的絕對化形式,在實際生活中一般不會出現。因此,基尼係數的實際數值隻能介於0~1之間。

基尼係數,按照聯合國有關組織規定:

0.2以下表示收入絕對平均;

0.2~0.3表示比較平均;

0.3~0.4表示相對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較大;

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懸殊。

現在,國際上用來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標很多。基尼係數由於給出了反映居民之間貧富差異程度的數量界線,可以較客觀、直觀地反映和監測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預報、預警和防止居民之間出現貧富兩極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國的廣泛認同和普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