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6章 我國的老年福利(1 / 1)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老年人福利還有很大的差距。

有一項統計數據顯示,在被調查的城市老人中,有98%的老人還在依靠自我養老,隻有不到 2%的老人由社區福利機構照顧。我國現有的老年人福利設施嚴重不足,社會福利機構的總床位數還不到老年人總數的1%,無法滿足養老需要,而且與發達國家3%~5%的比例相比,差距是相當大的。而在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農村老人生活困難、缺醫少藥的現象還很普遍。

為什麼在有著“尊老愛幼”悠久傳統的中國,老年福利會有著這麼巨大的差距呢?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雖然經濟實力在不斷增加,人均值卻無法與發達國家相比。與此同時,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1.5億,據預測,到2015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超過2億,約占總人口的14%。

麵對這麼多的老年人口,國家財政明顯感到力不從心。一方麵是老年人福利建設資金不足,另一方麵是全社會老年人的福利需求在迅速增長,這一矛盾顯得尤其突出。

麵對這種形勢,推廣“老年人福利社會化”,勢在必行。

“社會化養老”主要包括:

一是投資渠道要多元化,形成國家、集體、企業和個人的多渠道投資,發展多種所有製養老機構;

二是服務對象要擴大,福利機構不能隻是麵對“三無”老人、“五保”老人,要麵對全社會的老年人;

三是采用多種服務形式,過去基本上是“供養”,現在要通過各種社區服務的方式為老年人福利提供支持。

隻有將我國的實際情況與國際的先進經驗相結合,中國的老年福利才會形成自己的特色,才會建立起“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樂、老有所學、老有所助”的和諧社會。

中國的老年人福利任重而道遠。單純依賴子女養老,依照現在的國情已經不大現實。必須廣泛動員社會力量,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我國越來越嚴重的老齡化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