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乘勢進攻緊迫對手法
“乘勢進攻法”具有引導驅迫的威勢。論辯者善於因勢而辯,能使對手不得不降服。當取勝有餘的時候,就應該乘勝追擊,使論敵喘不過氣來。
例
有一次,一位紀委書記(甲)發現了一位商店經理(乙)犯有嚴重的違法行為,為了教育他迷途知返,書記不露聲色地發起了一場心理戰:
甲:假如你家裏養了一隻貓,隻會偷魚吃肉睡懶覺,從不抓老鼠,還常打爛盤碟,你怎麼辦?
乙:把它趕出門去!(造勢)甲:假如你的商店裏有個售貨員遲到早退,不負責任,短斤缺兩,還把商品偷回家去,你怎麼辦?
乙:開除他!(蓄勢)甲:假如他的經理知情不報,還與他暗中勾結,倒賣彩票,中飽私囊,索賄受賄,你怎麼辦?
乙:這…在這位紀委書記先虛後實,層層逼近,銳不可當的淩厲攻勢下,作賊心虛的商店經理要麼答非所問,露出馬腳,要麼故作鎮定,嘴硬心軟,自投陷井,給紀委書記的心理戰留下致命的突破口。
可見,先造勢,再蓄勢,而後發起攻勢的雄辯術,有時是比單刀直人的方法能奏效。
論辯處於有利的進攻時機,宜采用這種“迅雷不及掩耳,猝電不及瞬目”的“乘勢進攻法”,及鋒而試,如同滾圓石於千仞高山一樣,對論敵造成一種泰山壓頂、勢不可當的態勢和衝擊力量。
這種氣勢常常是由論辯者在思辯中產生連鎖反應,連類而及,將一係列相關的論斷,迅速排比層遞,組織成密集的火力,如同向對方連續發射不容閃避、不容喘息的滾雷和排炮。
13.易位反擊設身處地法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原是先哲的古訓。當論敵囿於私利,不顧事理,胡攪蠻纏的時候,不防試用一下“易位法”,即將他“易位”成為你,你“易位”成為他,然後再逼其表態。
這樣一來,對方隻好設身處地的檢點自己,或者承認先前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錯誤,或者仍然固執己見,在眾人麵前出乖露醜,陷入難以自圓其說的尷尬境地。
例
一位行人在夜間行車跌入了坑中,受了腿傷。違法挖坑者卻拒絕賠償醫藥費,理由是行人自己不長眼才跌倒的,不關己事,行人據理申辯,挖坑者仍固執己見,毫不讓步。
這時,一位路見不平者走了上來,以“易位法”對挖抗者進行了教育。他說,假如行路人在河裏放了農藥毒魚,你喝了河水中了毒,是應該怪他私自放了毒又不通知別人,致人中毒應予賠償呢,還是應該怪你自己不小心喝了河水,活該倒黴呢?
挖坑人將心比心,啞口無言,隻好承認了自己亂挖路坑,又不設警告標誌,致人受傷的錯誤,老老實實地償付受傷人的醫藥費。
論辯中的“易位反駁法”,即在論辯時,不論論證或反駁,可以采取站在對方的位置提出問題,或以對方碰到類似的問題應該怎麼辦,以此來“將”對方的軍,陷對方以難堪之地。“易位反駁法”啟示我們:論辯中論辯者要留有餘地,以利回旋,否則,就會自己為難自己,就會是木匠戴枷——自做自受。
14.化害為利應急轉換法
例
有一天,俄國沙皇下令召見烏克蘭詩人謝甫琴科。這時文武百官都對沙皇深深鞠躬致敬,隻有謝甫琴科昂首站在一邊,從頭到腳打量沙皇。沙皇大怒,問道:
“你是什麼人?”
“我是謝甫琴科。”
“你怎麼膽敢不給我鞠躬?舉國上下誰見我不低頭!”
“不是我要見您,是您要見我。如果我也像他們一樣給您深深地彎腰行禮,您怎麼能看得見我的容貌呢?”
謝甫琴科抓住沙皇要召見他時所用的“召見”一詞置辯。
“召見”也可以理解為要看見本人容貌的意思,而不鞠躬,正是為了尊重沙皇的意願。
沙皇要看看謝甫琴科的容貌,而謝甫琴科卻讓沙皇看自己的頭頂和脊梁,豈不是違抗了沙皇的命令嗎?這樣回答,沙皇也隻得不了了之。實際上謝甫琴科在幽默中表達了對沙皇的蔑視。
化害為利要處理好心理上的應急狀態。所謂應急,是指人們在出乎意料的緊迫情境引起的感情狀態,對幾乎沒有選擇餘地的要求立即作出應變的決定。
自己不僅看到“利”與“害”互相對立狀態,而且能看到“利”與“害”互相依存和互相轉化的可能。這就是所謂在利思害者有遠見;在害思利者有機智的“化害為利法。”
四、練習方法
·這是測驗您個人幽默的專欄。
·每個問題都有三個回答,請選出您認為最合適者。
問1某公司每年的調薪是在四月。今天是加薪後的第一次領薪日,同事們每一個都眉開眼笑地看著自己的薪水袋。可是,隻有今年進公司已經是第二年的職員F,紅漲著臉來找作為上司的你。原來F在前一年的表現簡直是一無是處,可是他自己並不這樣認為,而覺得是你的評鑒不公,因此生氣地質問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