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反麵求因法
反向求因幽默法就是要求在推理過程中善於鑽空子,特別是往反麵去鑽空子,把極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當作立論的出發點。
在生活中有某種常態,在思維中有某種常理,人們的聯想都為這種習慣了的常態和常理反複訓練達到自動化的程度,以致一個結果出來,便會自動地聯想到通常的原因。
反向求因法的特點,就是把一個極其微小的可能性當成現實,雖然並不能最後取消對方提出的另一種更大的可能性。比這種類型的方法更具有喜劇性的是另一種完全否定了原來因果關係的幽默方法。
例1
一位叫約翰的病人問醫生:“我能活到九十歲嗎?”
醫生檢查了一下約翰的身體後,問道:“你今年多大啦?”
病人說:“四十歲。”
“你有什麼嗜好嗎?比如說,喜歡飲酒、吸煙、賭錢、女人,或者其它的嗜好?”
“我最恨吸煙、喝酒、更討厭女人,也沒有其它任何嗜好。”
“天哪,那你還要活到九十歲幹什麼?”
本來讀者的期待是:戒絕煙酒女人得到肯定的評價,其結果則不但相反,而且把這一切當成了生命意義。否定了這一切,就否定了活到九十歲的價值,那就是這一切的價值高出於長命的價值之上。
例2
有一次,蕭伯納收到英國著名女舞蹈家鄧肯一封熱情洋溢的信。
信中說,如果他倆結合,養個孩子,那對後代將是好事,“孩子有你那樣的腦袋和我這樣的身體,那將會多美妙啊!”
在回信中,蕭伯納表示受寵若驚,但他不能接受這樣的好意。他說:
“那個孩子的運氣可能不那麼好,如果他有我這樣的身體和你那樣的腦袋,那可就糟透了。”
蕭伯納用的方法就是反向的求因法,他是向反麵鑽空子,把哪怕是極其微小的巧合的可能性當成立論的出發點,構成對方期待的落空。在這裏,蕭伯納的幽默特點是把自我調侃(長得不好看)和諷喻他人(腦袋不聰明)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了。
例3
某甲很窮,但他從來不肯奉承富人。
某富翁對他說:“我家財萬貫,你為什麼不奉承我?”
某甲答道:“家財是你的,你又不分點給我,為什麼要我奉承你呢?”
富翁說:“好吧,我把家財分兩成給你,你該奉承我了吧?”
某甲笑著說:“兩成?這樣分法太不公平了,我不會奉承你。”
富翁想了片刻說:“那分一半給你,總該奉承我了吧?”
“到那時,你我已經平起平坐。”某甲說:“我為什麼還要奉承你?”
富翁把心一橫說:“我把家財全送給了你,怎樣?”
“哈哈哈!”某甲縱聲大笑道:“到那時,你窮我富,該你來奉承我了。”
喜劇性產生於矛盾的層層轉化,富翁越是期待奉承,就分給某甲越多的財產;越是多分出財產,就越是減少了被奉承的可能性,直至完全喪失可能。
這種方法的好處並非重新另找一個相反的因果,而是由本身演繹出相反的因果線索來。原來是有財而要求奉承,而要求奉承的結果變成了無財,而無財卻隻能去奉承別人。
這種幽默方法可貴之處,不僅在於結論,而且在於推演的過程,要環環緊扣,層層深入。
9.正話反說的反語幽默反語幽默法就是用相反的詞語表達本意,使反語和本意之間形成交叉。
反語幽默法的技巧在於反語以語義的相互對立為前提,依靠具體語言環境的正反兩種語義的聯想,把相對立的雙重意義以輔助性手段,如語言符號和語調等襯出,使對方由字麵的含義悟出其反麵的本意,從而發出會心的微笑。
反語幽默法是造成含蓄和耐人尋味的幽默意境的重要語言手段之一。簡而言之,就是故意說反話,或正話反說,或反話正說。
實際上,人們常愛說反話。如到朋友家參加聚會,你發現朋友的夫人越來越胖了,你如有幽默感的話,一定會說:“啊,你怎麼越來越苗條了。”對方會怪嗔地笑起來。
反語幽默,也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喜歡的一種幽默形式。
例1
齊景公的馬夫殺了馬,景公大怒,要殺他,晏子擋住說:“這樣他死了也不知罪,先讓我把他的罪在何處告訴他,讓他死得心服口服。”景公答應了。
晏子數落馬夫道:“你為陛下養馬而殺馬,死罪一!你使陛下因馬而殺人,死罪二!你使陛下因馬殺人的名聲傳遍天下,死罪三!”
景公頓悟:“快放了他,不能因他而壞了我的仁德之政!”
這裏晏子的話就是反語,結果當然是完全相反,表麵上是說馬夫殺馬之罪,實際上是為馬夫開脫罪責,使齊景公笑而有愧從善如流。這就是反語幽默法的特點之一。
反語幽默法一般有一定的攻擊性。如果有針對性,要注意分寸,主要是對方與你的關係是否經得住刺激。此外還得考慮場合和其他條件。有時同樣一句話在一種場合下可以講,在另一種場合下就不能講,對同樣一個人在他心平氣和時能講的,他心境很差時就不能講。
準確地把握對方的心境和環境的性質,同時把握自己說話的分寸,是有幽默感的人的重要修養,如果在這一點上都粗心大意,那不但幽默不起來,而且可能冒犯了對方的自尊心,弄僵關係。
可見,反語幽默法在幽默對象麵前,一定要考慮其複雜性。
例2
某香煙推銷員站在市場上大喊大叫:“新牌香煙,芳香可口,防蟲牙,除百病……”
圍著看熱鬧的人群將信將疑。
突然,從人群中鑽出一個老頭兒,他幫著推銷員說:“其他好處我來補充:新牌香煙還可使小偷不敢進屋、狗不敢咬,抽煙的人永不衰老……”
推銷員聽了大喜,連連向老頭致意,並希望他再向聽眾們解釋解釋。
老頭說:“很簡單,抽煙的人整夜咳嗽,小偷豈敢進屋?抽煙的人身體虛弱,走路拄著拐杖,狗敢咬嗎?抽煙的人易得肺癌,能活到老嗎?”
老頭的話是反語,他補充了一大堆所謂“好處”,實質上是抽煙的一大堆壞處,幽默感從中而生。既駁斥了推銷員的謬論,又教育了圍觀的群眾,其效果不言而喻。
這就是反語幽默法的魅力所在。
10.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法
反還幽默法就是按照對方的邏輯去理解或推論,由此及彼,物歸原主,使其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食其果。
反還幽默法,要善於抓住對方一句話,一個比喻、一個結論,然後把它接過來去針對對方,把他給自己的荒謬的語言或行為,不願接受的結論,再演繹的邏輯還給他,即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例1
餐館裏一位顧客叫住老板:“老板,這盤牛肉簡直沒法吃!”
老板:“這關我什麼事?你應該到公牛那裏去抱怨。”
顧客:“是呀,所以我才叫住了你。”
顧客按照老板的荒謬邏輯,推論出老板即是“公牛”,讓對方哭笑不得,自食其苦。
這位顧客所用的幽默方法就是反還幽默法。
反還幽默法一般是對方攻擊有多少分量,就以同等的分量還擊。軟對軟,硬對硬,不隨意加碼。加碼過重會影響幽默情趣。
例2
一個城市人和一個鄉下人一同坐火車。
城市人說:“咱們打賭吧!誰問一樣東西,對方不知道,就付一塊錢。”
鄉下人說:“你們城市人比我們鄉下人聰明,這樣賭我要吃虧的。要是我問,你不知道,你輸給我一塊錢;你問,我不知道,輸給你半塊錢。你看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