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避實就虛巧於迂回法
論戰時,有時需要單刀直入,有時又要巧於迂回,避實就虛,閃開對方所期待的進攻路線或目標,從看似無關的話題入手,使其打消戒備心理,再引入原先準備提出的問題。
例1
降清的明朝叛臣洪承疇在南京時,曾審問抗擊清軍的夏完淳,企圖誘使夏完淳歸降。
洪承疇向夏完淳允諾:
“你小小年紀誤受叛徒蒙騙,隻要歸順大清,我保你前程無量!”
夏完淳對洪承疇的降清致使大明迅速滅亡恨之入骨,有意要譏諷他一番,便假裝不認得洪承疇,故意高聲回答說:
“你才是個叛徒!我是大明忠臣,怎說我反叛?
我常聽人說起我大明朝‘忠臣’洪承疇先生在關外與清軍血戰而亡,名傳天下。我雖年幼,說到殺身報國,還不甘心落在他的後麵呢!”
洪承疇瞠目結舌,手足無措,督府幕僚們以為他真不認識洪承疇,趕忙悄聲告訴夏完淳:“上座正是洪大人。”
哪知夏完淳聽後故意勃然大怒:
“胡說,洪大人早已為國捐軀,天下誰人不知?
當時天子親自哭祭他,滿朝群臣無不痛哭流涕。不要欺我年幼無知,上座這個無恥的叛徒是什麼東西!竟敢冒名來沾汙洪大人的在天之靈!”
夏完淳指著洪承疇罵了個痛快淋漓,使得高高在上的“總督大人”——洪承疇羞愧難當而又無話可說。
例2
我黨早期領導人王若飛同誌被捕入獄後,積極宣傳革命道理,使很多人覺悟了。國民黨為了防止“赤化”,就弄來一個在舊軍隊中當過排長的搶劫犯,和王若飛關在一個囚室。這個“結夥搶劫,殺人越貨”的犯人自高自大,自認為是條漢子。
敵人洋洋得意,心想:看你怎麼把這個搶劫犯赤化?
這天,這名姓張的排長一進入大門,便拱起手對王若飛說:“黃先生(指王若飛),他們要兄弟來給你作伴了,一隻鐵籠裏關進兩隻老虎,該不會嫌棄吧?”
王若飛一聽這口氣,看看他壯實的身材,黑黝黝的胸毛,便謙讓道:
“哪裏,哪裏,我怎麼敢稱老虎,要比嘛,頂多隻能算頭牛,已經不錯了。”
王若飛不願與他爭辯,有意退讓。
張排長連忙說:“過謙了,過謙了。”
“不,不”,王若飛搖頭道,“還是讓我做頭牛吧!”
張排長發愣了:“你們共產黨人都是好樣的,聽朋友說打仗衝鋒個個都像小老虎。你怎麼把自己比作牛呢?”
王若飛解釋道:“對敵人,我們的確是猛虎,可是我們共產黨人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對人民來說我們就是一頭牛,象牛一樣馴服地為人民工作,勤勤懇懇,老老實實,不講價錢,不使脾氣。這樣你說當頭牛有什麼不好呢?總比欺壓百姓強吧?”
張排長說:“黃先生,你說的在理。兄弟不才,也是照你們的道理辦事。可他們說我打家劫舍,其實我是殺富濟貧。這和你們打土豪、分田地不也是一個道理嗎?”
“不,不一樣。”王若飛說,“我們共產黨人不是為了幾戶、幾十戶窮人,而是要把這個欺壓人的社會整個連根拔掉,解放所有的窮苦百姓,讓他們都過上好日子。我們也不是為了眼前的一兩頓飽飯,而是為了子孫萬代的幸福著想。”
張排長恍然大悟,他拱著手,虔誠地說:
“黃先生,聞名不如見麵,我算真心服你了。如果你們將來用得著我,我願為你效勞,隻要打個招呼,我給你做打手。”
王若飛笑道:
“共產黨不需要打手,但我們很歡迎給人民辦事的朋友。”
至此,這個劫富濟貧的草莽英雄,完全被王若飛征服了。
常言道“欲速則不達。”假使他們一見麵,王若飛便直接了當地指出張排長“打家劫舍”有什麼不足的話,自傲的張排長恐怕是不會服氣的。王若飛並不急於指出問題,而是順其心理,先讓著他。把自己比作牛,而把他稱為虎,當張排長大惑不解時,再給他解釋清楚,最終把他說服。
由此可見,勸說抱有成見的人,需要掌握進退的分寸。當前進可能受阻時,就先暫時退讓一下。退讓之間便顯示了你對他的尊重,從而贏得對方好感,使其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這樣再亮出你的觀點來說服他,就容易多了,而且往往會事半功倍。
我們常見到有些人在說服他人時,一上來就攻勢淩厲,咄咄逼人,拿出一副壓倒一切的氣概。這樣,對方一般不會買帳,即使口頭說“服”,心裏還是不服氣,所以,在實踐中你不妨用一下以退為進的方法。
3.自我調侃避免尷尬法
說話,是最容易的事,也是最難的事。容易,是因為每個人都會說話,即便是個3歲的小孩也能伶牙俐齒,但是要做到擅長辭令,避免尷尬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例1
1915年,邱吉爾還是英國的海軍大臣。不知他是心血來潮,還是什麼原因,突然要學開飛機。於是,他命令海軍航空兵的那些特級飛行員教他開飛機,軍官們隻好遵命。
邱吉爾還真有股韌勁,刻苦用功,拚命學習,把全部的業餘時間都搭上了,負責訓練他的軍官都快累壞了。邱吉爾雖稱得上是傑出的政治家,但操縱戰鬥機跟政治是不一樣的。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邱吉爾雖然刻苦用功,但就是對那麼多的儀表搞不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