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2
從前,有個瞎子被無辜地牽涉到一場官司中,開堂審判時,他對縣太爺說:“我是一個瞎子。”
縣官一聽,立刻厲聲責問:“混帳!看你好好的一雙清白眼,怎麼說是個瞎子?”
瞎子接過縣官的話說:“我雖然有眼睛,老爺看小人是清白的,小人看老爺卻是糊塗的。”
這裏,盲人采用的就是指桑說槐法。他所說的“清白”和“糊塗”,實際上是利用一詞多義的現象而造成一語雙關的修辭效果,從而達了“指桑罵槐”的目的。
表麵上看,他說的“清白”是指盲人的眼睛是清白眼,而實際上卻是暗指盲人自身是清白無辜的。“糊塗”一語,貌似指盲人因眼睛看不清縣官,但實際上卻是說縣官說話做事糊塗,是個糊塗昏官。所以,整句話的表麵意思是:“小人看不清老爺”,而實際上卻是“我看老爺是個糊塗官。”
這兩句話從形式上看是“指桑”,即回答老爺的回話,從內容看卻是“說槐”,即暗中譏罵昏官。盲人巧妙利用指桑罵槐法,痛快淋漓地譏罵了昏官,又使縣官抓不住什麼把柄。
9.含蓄風趣的幽默回駁
幽默作為一種最生動的語言表現手法,也大量用於論辯之中。辛辣風趣的幽默,雖不同於嚴密科學的理論與駁辯,但由於幽默同樣具有真實性,具有威懾力,具有邏輯力量,因而同樣具有很強的論辯力量。可以說,正是幽默和嚴密科學的理論論證相結合,才構成古往今來豐富多彩的論辯藝術。“喜笑怒罵,甚於裂眥,長歌之哀,過於慟哭”,柳宗元的這個看法,不無道理。在辯論中,幽默顯然不同於證明和反駁,它既無論辯過程,也沒有反駁的程序,而是以諧趣的方式,揭開荒唐的外衣,暗示事物的本質,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因而在論辯中常常可以起到證明與反駁所起不到的作用。
當然,幽默不一定都用在敵對的爭吵和攻擊中,有時也可以在輕微的諷刺、戲謔、談笑風生中進行。這時巧用幽默,既能達到駁斥對方觀點的目的,又能產生和諧、友好、輕鬆愉快的氣氛。
例1
有一次,世界著名生物學家達爾文應邀赴宴,正好和一位年輕貌美的女士坐在一起。這位美人用戲謔的口氣向達爾文提出質問道:“達爾文先生,聽說你斷言人類是由猴子變來的,那我也是屬於你的論斷之列嗎?”達爾文漫不經心地回答道:“那當然啦!不過你不是由普通猴子變來的,而是山上長得非常迷人的猴子變來的。”達爾文並不用科學的道理反駁那位美女。而是以戲謔反駁戲謔。因為美女的提問屬於偷換概念的詭辯。達爾文的人類進化理論,是指整個人類的人。而非個體的人。
例2
著名的英國偵探小說作家克裏斯蒂的前夫死後,她再婚的丈夫是個考古學家。文藝界的朋友們覺得不可思議。有人故意刁鑽地問她道:“考古學家哪裏可愛?”克裏斯蒂略帶幽默地回答:“我認為對於女子來說,考古學家是最為可愛的丈夫,因為妻子越老他越喜歡,世界上隻有考古學家不是喜新厭舊的。”
在這裏,這位女作家的幽默回駁,既貼切、生動又成功。
10.斷章取義的巧增新意各種語句,都是由詞語組合而成的。語詞排列組合的先後順序不同,會形成不同的語義。在論辯中巧妙地改變句讀,有時能新意頓增,有出人意料之功效。
例
杭州城過春節有個老風俗,除夕貼春聯隻貼兩條大紅紙,到年初五再補寫。
大年初一上午,強老板吩咐錢掌櫃帶路,去開正門。大門一開,強老板立即看見門上已經寫好了一副倒黴的對聯,上聯是“此屋安能居住”,下聯是“其人好不悲傷”,落款是“祝枝山書贈”。強老板又氣又恨。他打聽到祝枝山在祥雲茶館和朋友聚會,便伸手揭下春聯,直奔祥雲茶館而去。
強老板在茶館找到祝枝山,氣勢洶洶地大聲責問:“祝君,我強某與你無冤無仇,你何故惡語中傷?”祝枝山心平氣和地回答:“此話從何談起?”強老板指著春聯說:“紅紙黑字、墨跡未幹,你還想抵賴不成?”祝枝山反問一句:“這副春聯字字善意,怎說惡意中傷?”強老板聽了氣得胡子直翹,說道:“你要能說出一個好字來,我願奉送紋銀十兩”祝枝山說:“大丈夫不可出戲言”。強老板回答:“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祝枝山不慌不忙地把春聯攤在桌上,高聲朗讀道:“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傷”。茶客們聽了,都稱讚春聯寫得好。
強老板聽了無言反駁,隻得乖乖地交給祝枝山十兩紋銀。
11.合理納言反擊法
所謂“合理納言”,在法庭辯論上是指公訴人不是對所有的辯護意見都要加以論辯。這是因為,公訴人依據法律提出了合理的辯護,公訴人就應該合理地采納,從而有效地維護法律的尊嚴。
“法律麵前人人平等。”公訴人根據事實和法律準繩而采納被告人、辯護人的合理意見,不但不會丟臉失麵子,反而顯示出事實求是,主持正義的高大形象。
例
1912年競選美國總統時,羅斯福作為候選人在新澤西州的一個小城市裏發表演說。他在論及女人選舉權時振振有詞,極力讚成婦女參政。這時,聽眾中忽然有人狂呼:
“上校!你5年前不是反對過婦女參政嗎?”
羅斯福坦然回答道:“是的,我5年前因為學識不足,所以主張錯誤,現在已有進步了!”
其人啞然,而廣大聽眾則對羅斯福勇於自責、誠於納言的寬廣胸懷所感動。後來,羅斯福終於成為美國人民愛戴的總統。
由此觀之,“合理納言法的要則是:聞過則喜,欣然正之;
其句式是:“是的……,但是……。”
總之,“合理納言法”不是一種故作姿態的權宜之計,而是雄辯家偉大人格的自然流露。
海納百川而深廣,山容萬木而蔥蘢。真正的雄辯家,是從來不怕修正錯誤,也從不拒絕接受哪怕是來自論敵的正確意見的。
12.先縱後擒法
請看以下例子:
例
甲(擺出準備教訓人的神態):“在你麵前有道德和金錢,隻能兩者擇一,你選擇什麼?”
乙(故意地):“我選擇金錢。”
甲(得意地):“要是我呀,要道德,不要金錢。”
乙:“是的,誰缺什麼就選擇什麼,你要的不正是你缺乏的嗎?”(擒)乙的“選擇金錢”,是故意露出破綻,誘甲進攻,甲卻在無意之中幫助乙給自己畫出了“缺少道德”的嘴臉。
極盡揶揄之能事。
怎樣施行先縱後擒、誘敵深入的雄辯術呢?
當論敵銳氣尚盛時,故意避開論敵的鋒芒,甚至向他故意顯示己方立論的軟弱狀態,用以驕縱對手,使其洋洋自得、躊躇滿誌。而後乘其喪失警惕的機會,再給以沉重打擊。
上例中甲一開口就盛氣淩人。此時乙如果馬上反問:“你先問問你自己選擇什麼呢?你是一個不講道德的人,誰還不知道,你還有權來問別人嗎?”
甲肯定不接受這種指責,而要同乙展開激烈的論辯。論辯的結果即令乙勝,也要多費唇舌,而這樣一縱一擒的兩問兩答,甲不得不為之語寒。
縱敵不是放虎歸山。放虎歸山,虎有卷土重來、轉為主動的優勢。“縱”隻是手段,“擒”才是目的。縱是有意放鬆一步,這是為擒敵服務的。
縱,不僅不是給論敵以主動,反而是為了換取論戰的主動權。你看,當乙不失時機地說出“是的,誰缺什麼就選擇什麼,你要的正是你所缺乏的”時,甲已失去招架和還手之力了。
四、練習方法
·這是測試您個人幽默度專欄。
·每個問題都有三個回答,請選出您認為最合適者。
問1
您是某公司的經理。今天您約了客戶要在公司旁的某家咖啡店見麵。沒想到當你依約前往時,卻碰到部屬小李,正一個人蹺腿在那裏逍遙。於是你就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