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潘玉良的同班同學、老畫家劉葦(倪貽德夫人)回憶,有一次她們在杭州山上寫生,潘玉良到雷峰塔牆圈裏方便,這時一夥男同學過來了,劉葦喊潘玉良快出來。潘玉良蹲在裏麵說:“誰怕他們!他們管得著我撒尿嗎?”上世紀40年代,著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周小燕與潘玉良也有一段交往的經曆。當時已經四十五六歲的潘玉良是獅子鼻、厚嘴唇,相貌非但不美,穿著也毫不講究。但是她“是一個極好的人”,性格熱情,為人善良,喜歡和人聊天。周小燕在巴黎登台演唱,潘玉良不但去當聽眾捧場,還興高采烈地跑到後台祝賀她演出成功。
潘玉良有兩枚最鍾愛的印章,一枚是“玉良鐵線”,一枚是“總是玉關情”。每當有得意之作,她就用第一枚印章;如果是與中國有關的作品,她就印上第二枚印章。
王守義曾邀請潘玉良承做一座格魯賽(法國曆史學家,對成吉思汗與玄奘有較深研究)先生的雕像,報酬6000法郎,要求3個月完成,她答應下來。作品完成後,鑒賞權威那賽夫先生說:“潘夫人,謝謝您!這座格氏雕像,是我所見過的最為成功的作品之一。我是格魯賽先生生前好友,他的形象我永遠忘卻不了,我感謝您這靈巧之筆,再現了他莊嚴的學者風度和永遠謙和的品格,真是栩栩如生,好極了!我們博物館決定收藏它。”隨後,那賽夫先生請求欣賞潘玉良其他的作品,欣賞之後,他驚訝而興奮地說:“這就像藏匿在深穀的一朵意大利黑色鬱金香,獨具神韻。一旦被識者發現,就要讓藝壇驚倒!”徐悲鴻曾樣這位評價師妹潘玉良:“夫窮奇履險,以探詢造物之至美,乃三百年來作畫之士大夫所決不能者也……士大夫無得,而得於巾幗英雄潘玉良夫人。”賽金花:“自古風塵出俠女”賽金花(1872—1936),原名鄭彩雲。出生在安徽黟縣上軸村。清末民初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女子。
14歲,因家道衰敗,賽金花淪為蘇州花船上的“清倌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藝妓。15歲,她以花魁狀元身份嫁給狀元洪鉤,成為狀元夫人。16歲,她以公使夫人身份出使德國,與德國皇帝、皇後及首相俾斯麥交好,並結識德國人瓦德西。曾遊曆巴黎、倫敦、聖彼得堡、日內瓦等歐洲城市,精通德語、英語、法語、俄語。
賽金花21歲時,洪鈞去世,她於勾欄林立的上海灘掛牌重新上陣,一時之間門庭若市。很快她移至北京,組建“金家班”,豔幟所指,當者披靡,名頭響遍了京師九城,人稱賽二爺。
1900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慈禧與光緒倉皇西逃,京城陷於混亂。她與德軍指揮官瓦德西會麵敘舊,從此成為瓦德西的座上賓。趁此良機,她勸告德國軍官停止殺戮京城無辜百姓,促成了議和之事。於是“萬民爭傳賽金花”。她從京城一名流落於煙花巷的可憐女子一躍成為救國義士、民族英雄,甚至被老百姓街譽為“九天護國娘娘”。
31歲時,她因手下一妓女的亡命而鋃鐺入獄,被押解回原籍。後又兩度結婚,但兩任丈夫都先她去世。隨著年老色衰,她的生活也陷入困境,晚景淒涼。64歲時,於困苦中去世,被葬於陶然亭公園(後遷出)。
賽金花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她出入豪門,淪落風塵,三次嫁夫,三次孀居,沒有後嗣。著名畫家張大千曾為她作肖像畫,齊白石曾為她題寫墓碑。她親筆題寫的“國家是人人的國家,救國是人人的本分”至今猶存。“自古風塵出俠女”,這是對賽金花一生的真實寫照。
賽金花5歲那年,祖母為她起名“彩雲”,取“財運”之意。母親病逝後,隨父親移居到蘇州。賽金花天生麗質,從小就常引得過往的行人對她行注目禮。1886年,在一個遠房親戚的引薦下,14歲的賽金花來到了香風細細的花船上,成了一名賣笑不賣身的“清倌人”。沒過多久,笑靨如花、柔情似水的賽金花就紅遍了蘇州。
1887年,賽金花遇到了一位貴人,從此,她的人生發生了令人瞠目的變化。這位貴人就是同治年間的狀元郎洪鈞。洪鈞出生於蘇州城內的張家巷,後來擔任江西學政,因母親去世而回到了老家蘇州。在偶遇賽金花後,洪鈞心裏就再也放不下她,最後終於下定決心,取得了一妻一妾的同意,正式把賽金花娶回家中,成了他的第二房姨太太。洪鈞讓她改名為洪夢鸞。從此,賽金花由花船妓女一躍而成為“狀元夫人”,完成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