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旋
當年義和團運動鬧得沸沸揚揚的時候,慈禧還想著通過義和團來對抗八國聯軍,而義和團由於不能獲得朝廷的竭力支持,便把德國公使克林德殺掉了,這使得聯軍對太後和皇帝都大為憎恨。在八國聯軍攻入北京以後,慈禧和光緒皇帝出逃西安,聯軍找不著太後和皇帝報仇,把滿腔怒火都發泄在了北京城老百姓身上,在北京燒殺搶掠,鬧得北京城人心惶惶。
遠在西安的慈禧太後飽嚐衝動的懲罰,命令奕劻、李鴻章為全權大臣,與諸國列強進行談判議和。因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被殺,其夫人傷心至極,因而議和的先決條件就是:“光緒賠罪,慈禧抵命。”軍機大臣李鴻章一籌莫展,隻能讓賽金花出麵去找瓦德西。賽金花首先說服了瓦德西,將一切罪惡都推到義和團的身上,然後通過瓦德西找到了克林德夫人,賽金花說服克林德夫人的過程,在曾樸的描述中是“靈心四照,妙舌如蓮,周旋得春風滿座”。最終的談判結果是議和條約中第一個條款就是“德國公使被殺,由中國派親王專使謝罪,並於公使被害處樹立紀念碑”。
1936年12月4日,《大晚報》在報道賽金花逝世的文章中回顧道:“李鴻章和瓦德西的交涉、談判,十分感到棘手,隻要爭得西太後一人的體麵,情願答應一切條件,可是德國的克林德夫人是要中國的皇太後向她謝罪的,這交涉就難辦了。問題的關鍵都在瓦德西身上。但有誰能會說項呢?這時胸有成竹的李中堂大人把解決問題的責任完全寄托在賽金花身上。賽金花說服了克林德夫人,答應瓦德西的三大要求(這自然是李鴻章的意見),把交涉辦妥了。西太後沾了她的光,才回到北京來。”1901年2月14日,慈禧太後批準《議和大綱》並發布上諭,表示願“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同年9月7日,清政府與11個國家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醜條約》,其中“庚子賠款”數額為4.5億兩白銀(折合12億德國馬克),相當於當時中國人均一兩。
1901年9月4日,清政府派遣道歉專使醇親王載灃遠赴德國向德國皇帝威廉二世鄭重道歉。同年,克林德紀念牌坊於北京東單北大街克林德斃命之處開工建造。
1902年初,慈禧太後和光緒皇帝回到北京城。
此時的北京城,四處流傳“妓女救駕”,有好事者詩諷刺:
千萬雄兵何處去,救駕全憑一名妓;莫笑金花顏太厚,軍人大可賽過她。
1903年1月8日克林德紀念牌坊建成後,醇親王載灃代表清朝前往碑下致祭。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克林德紀念牌坊被遷移到中山公園,改名為“公理戰勝牌坊”,以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勝利的紀念。在拆遷克林德牌坊儀式上,辜鴻銘曾對應邀參加儀式的賽金花說:“你做過一些義舉,於社會有功,上蒼總會有眼的。”林語堂在《京華煙雲》第五章中寫道:“北京總算得救,免除了大規模的殺戮搶劫,秩序逐漸在恢複中,這都有賴於賽金花的福蔭。”賽金花在清末民初曾遇到過一次波折。這就是在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的清代刑部檔案1147號卷宗中記錄的一個刑事案件。當初賽金花從上海回京時,曾挑選了6名雛妓,在前門外八大胡同陝西巷內的一條小巷——榆樹巷,開辦了怡香院,生意日見紅火。
1903年,她又花了600兩銀子買了一個叫鳳林的北京姑娘。然而這個鳳林卻不聽賽金花的吩咐,不但不接客,反而經常得罪客人。
一次,清戶部尚書鹿傳霖的少爺約定在賽寓妓班宴請客人。賽金花又令鳳林接客,鳳林拒接,賽金花便凶狠地用雞毛撣子抽打鳳林,並將其左肩胛和後背抽傷。鳳林遂乘人不備,吞食了鴉片。後終因藥量過大,灌救無效,於翌日黎明前死亡。
依大清刑律,賽金花被朝廷監禁。但因賽金花的身份特殊,又有許多達官貴人為她說情,最後,刑部以初犯為名,隻收取了三錢七分五厘的贖銀,入官冊報。將已死的鳳林屍棺抬至城隍廟義地埋葬。由於此時正當整頓市麵,不便讓賽金花在京逗留,遂遞回原籍,交地方官管束。
回到上海後不久,賽金花又經曆了她人生中的兩段婚姻。第一次是給滬寧鐵路的總稽查曹瑞忠做妾。可好景不長,剛三十出頭的曹瑞忠在數月後突然暴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