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小鳳仙:鳳求知音,將心我心(2)(3 / 3)

蔡鍔先到老師梁啟超那裏征詢他對帝製運動的看法,在得知梁啟超決意反袁後,於是便將紅顏知己小鳳仙給自己設計的金蟬脫殼計謀說了一遍,梁啟超也很讚同。隨後,梁啟超便離開北京並發表了那篇著名的文章《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而蔡鍔則故意在公開場合恥笑梁老師的迂腐錯謬,並與帝製派人物打得火熱,似乎也加入了帝製派的陣營。

對於蔡鍔的動向,袁世凱很早就派有暗探跟蹤,他對於蔡鍔的突然轉變並不敢輕易相信,反而加強了監視。數日後,暗探們聽到蔡鍔家中突然傳來激烈的吵鬧聲。原來,蔡鍔的原配夫人因蔡鍔近日一直在與小鳳仙鬼混,不過稍勸了幾句,而蔡鍔卻趁勢發作,要將夫人休掉,遣回老家。這事傳到袁世凱耳中後,他不免為之一樂。後來,蔡鍔也就趁機將夫人送回老家。

夫人離開京城後,蔡鍔更是成天與小鳳仙在一起廝混,而那些偵探們見蔡鍔已沉湎聲色,也就日漸放鬆了警惕。一日,蔡鍔攜小鳳仙前往第一舞台看戲,偵探們自然例行公事,尾隨於後。蔡、鳳二人進了包廂後,也未見什麼動靜,蔡鍔還將大衣脫下掛在衣架上,外麵的人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偵探們見蔡鍔的大衣掛在外麵,也就輕鬆了許多,不必時時去窺探之。戲過中場,蔡鍔突然起身前往小解,而偵探們見大衣尚未取下,於是也就不以為意。

不料戲已演完,卻始終不見蔡鍔回來,偵探們這下知道大事不好,等到他們追上小鳳仙並索問蔡鍔下落時,小鳳仙笑道:“各位大人,我乃是風塵中人,蔡將軍有何公幹,豈是我等所能問,又是我等所能得知的呢?”偵探們聽後,大呼上當,但也隻好自認倒黴。

其實,等偵探們醒悟過來的時候,蔡鍔早已登上了前往天津的火車。偵探們還在北京到處找尋的時候,蔡鍔已經在朋友的幫助下乘輪渡海,潛往日本。等到了日本後,蔡鍔才給袁世凱發電,稱自己患有喉疾,正在日本醫治雲雲。老奸巨猾的袁世凱此時哪敢相信,他隨即便命令沿海、特別是雲南和廣西的地方官員嚴加緝拿,不得讓蔡鍔潛返入境。袁世凱沒有算錯,此時的蔡鍔果然已經在前往雲南的路上,那封電報也是他托付友人在他離開日本後才拍發的。

蔡鍔到昆明後,馬上與唐繼堯揭起“護中國軍隊”大旗,並召集群眾大會,宣布雲南獨立,舉起反袁大旗。昆明的民眾得知消息後,立時歡聲雷動,並紛紛走上街頭,舉行了盛大的遊行活動。在群眾大會上,蔡鍔發表演說稱:“我們所爭取的不是個人的權力地位,而是四萬萬同胞的國格!我們與其屈膝而生,毋寧斷頭而死!”在宣布雲南獨立後,唐繼堯、蔡鍔等人隨即組建了護中國軍隊,出兵討袁。護中國軍隊當時共有三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率軍西向四川;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兵進廣西並直抵廣東;第三軍總司令由雲南將軍唐繼堯兼任,坐鎮雲南後方。1915年底,蔡鍔的第一軍和李烈鈞的第二軍陸續分批開拔前線,拉開了護國戰爭的序幕。

蔡鍔的第一軍共三個梯團、六個支隊(朱德當時任第六支隊長,即原來滇軍步兵第十團團長),兵力尚不足一萬,出征的時候隻有兩個月的糧餉,而且基本是步兵,隻有一個騎兵連和少量的重武器、輕重機槍。出發時,每個士兵所攜帶的子彈僅300發,炮彈更少,可謂是孤軍深入,十分悲壯。

蔡鍔所部護中國軍隊到川南作戰兩個月後,消耗甚大,而後方唐繼堯又未能及時接濟,以至於陷入了極大困境。蔡鍔曾在此期間給友人的信中說“所難者槍支破損,未能克日修理,衣服襤褸,未能換給;彈藥未能悉加補充,而餉項已罄,乞靈無效”;“自滇出發以來,僅領滇餉兩月。半年來,關於給養上後方毫無補充,以致衣不蔽體,食無宿糧,每月火食雜用,皆臨時東湊西挪,拮據度日”。

好在護國戰爭隻進行了半年,袁世凱便在內外交困中一命嗚呼,蔡鍔的“護國之舉”也就大功告成。

令人惋惜的是,就在袁世凱死去後不到半年,兩位赫赫有名的“共和偉人”便先後去世,一個是黃興,另一個則是蔡鍔。蔡鍔當時患有嚴重的喉疾,加上作戰的條件極其艱苦,“鏖戰經月,日眠食於風雨之中,出入乎生死以外”;“平均每日睡覺不到三個鍾。吃的飯是一半米一半砂硬吞”,使得病情久拖不治,日益惡化。等到護國戰爭結束後,蔡鍔旋即赴日本醫治,但為時已晚,於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岡病逝,年僅35歲。

“國民賴公有人格,英雄無命亦天心”,在蔡鍔病逝後,其師梁啟超十分悲痛地為自己的愛徒撰寫了這副挽聯。1917年4月12日,蔡鍔移葬故裏,國民政府在長沙嶽麓山為他舉行國葬儀式,這也是民國曆史上的“國葬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