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我與老伴(2)(1 / 3)

在這種情況下,帶孩子就隻能靠老段一個人了。在606所工作期間,我因為是搞總體的,所以經常出差在外或到部隊“蹲點兒”,一去就是半年。家裏隻有老段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早晨天不亮就爬起來,她先給小孩子弄吃的,大孩子放在托兒所,每天隻好背著老二騎自行車去上班。從大東區小河沿到鐵西區,每天上下班坐汽車或有軌電車,穿城而過,大概需花一小時左右。騎自行車則要一個半小時。一到冬天,天寒地凍,路上經常會結冰、非常滑。有一次老段騎自行車摔倒在地不省人事,女兒在地上啼哭,當時我正出差在外,是幾位好心人將她們母女送回家來。

606所政治部主任黃誌生同誌家有三間房子,因為我們家孩子多,領導安排他借一間給我住。黃主任高風亮節,欣然同意,他們夫婦對我們家有著很多的照顧和幫助,至今我們仍很感謝他們。有一次我出差剛回來,他對我說,你走了之後,老段好像有幾天沒出來,是不是病了?我趕忙去打聽,才知道老段又摔了,腦震蕩,當時有點昏迷了,被好心人送到了醫院。

1969年又有了小三———英華。發現懷孕後,我感到很不好辦,心中悶悶不樂,很想讓老段做“人流”,但她堅持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當時國家計劃生育還隻是提倡,沒有硬性規定,周總理有一句話:叫做“一個不少,兩個正好,三個多了。”後來小三長大了一點兒,有老朋友來家串門,逗他說,你是個“三多餘”。小三最不愛聽的就是這句話。他噘著小嘴說:“我怎麼多餘啦?我不是挺好的嗎?”

生了小三,母親、嶽母都不在身邊。實在沒有辦法,我就把最小的妹妹劉湘華接過來幫忙。妹妹中學畢業後,因“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不能繼續上學,就叫她來幫著看孩子。當時老大送幼兒園,老二送托兒所,小三就由妹妹在家中帶著玩。

那一段時間可以說是我與老段結婚以來所經曆的最艱難的時期。老段不但沒有因我工作忙、經常出差而有怨言,而是盡力默默地支持我的工作。對此,我一直感到很內疚,覺得很對不起她。有一首獻給軍嫂的歌詞說“軍功章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對此我深有同感,而且她的那一半比我的這一半,要顯得更加重要、更加珍貴、更加光彩!

隨我走進山溝

老段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能吃苦,任勞任怨!為工作、為我、為孩子、為我們這個家,做出了很大的犧牲。我們的三個孩子都是她一手拉扯大的。說實在的,我沒有真正盡到做父親和丈夫的責任,孩子的生活、教育和成長都是她管著。

1970年11月,她義無反顧地帶著孩子跟我到了624所,在川西北崇山峻嶺的山溝裏,一幹就是30年。

老段是學矽酸鹽的,在沈陽玻璃研究所有自己的專業,後來她所在研究所成功研究出人造金剛石,單位經濟效益挺好的。但隨我到624所後就沒法搞自己的專業了,因為沒有對口的工作,她不得不犧牲自己的專業,隻好轉行搞應變片高溫膠,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學起。

還有一件事,我感到很對不起老段的。那就是壓了她的職稱評定。在所裏評技術職稱時,我是所職稱高評委副主任,分工主管評審工作。老段是1963年畢業的,由於指標有限而申報的人很多,矛盾很突出,我就幾次動員她不要申報了。我對她說:“你要是報了,評你、不評你我都不好辦。”她聽了我的意見,兩次都沒有申報。

直到1967年前畢業的大學生都可以評上高工,算是“普度眾生”,進入最後的掃尾工作時期了,我對她說這次你可以申請了, ;等於到了掃尾才把她放進去。這對她的影響就是工資比同屆畢業的人低了兩級,退休金自然也要比人家低許多。對此,老段也看得很淡,沒有什麼怨言,當然這也是她對我的最大支持。

賢妻良母

老段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處事低調,在外麵從不張揚。可以說是一位典型的賢妻良母。

現在我有時出差,人家邀請她一同去,她總是謝絕。我說你不要人家付路費,我們自己買票,因為我經常乘飛機,有時可以用積分換免票,但她也不願意去,總嫌太顯眼了。她說:“除非領導同意,而且帶夫人去的人比較多,我才去。如果沒有,我就絕對不去。”

在624所,大家覺得她不像領導幹部的夫人,無論辦任何事,從不打著我的旗號。她日常生活很節儉,小孩的衣服是打著補丁,自己的衣服也是打著補丁的。她堅持說衣服要穿爛了才換新的,否則就太浪費了。讓她給自己買好一點兒的漂亮衣服那是難上加難的事,弄不好要吵一下子。她現在好多衣服都是老款式的,也有六七十年代出品的,但總說這些還能穿。我說你現在穿出去人家不笑話嗎?她說有什麼好笑的?我不就是一個退休老太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