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8章 附錄二(2)(3 / 3)

有誌者,事竟成。1994年2月,空軍和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專家組觀看了中推核心機試車演示後,給出了這樣的評審結論:這是我國發動機行業的重大突破,在自行研製航空發動機道路上跨出了具有戰略意義的一步,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振興與發展,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和深遠影響。

高空台建設、中推核心機與高性能核心機的研製成功,都與“劉大響”這個響亮的名字緊緊地聯係在一起,特別是以他為代表的廣大航空發動機科研工作者在中推核心機研製中形成的“艱苦奮鬥、頑強拚搏、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今天的航空動力人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劉院士所走的自主創新道路,是航空發動機科技工作者為根治飛機“心髒病”,數十年不懈努力追趕國際先進水平的奮鬥之路,這啟示我們,隻要堅持打好基礎,建立體係,增強儲備,開展幾個型號的研製,走完自主研製全過程,實現航空發動機的自主保障,就一定能夠走出我國航空發動機自行設計以及修理保障的發展道路,讓航空發動機這顆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在我們的手裏熠熠生輝。

四、動力報國赤誠情懷,用“中國心”助力“中國夢”

劉院士坦陳,他對於航空發動機事業是“先結婚、後戀愛”,但愛得很深沉、很執著,從來沒有後悔過。為了把我國的航空發動機搞上去,年逾古稀的劉院士依然堅持深入調查研究,全麵科學論證,四處奔走“鼓與呼”,提出一定要抓住機遇,舉全國之力,堅定不移地走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堅決打好航空發動機“翻身仗”。

劉院士敏銳地意識到中國空軍要真正實現空天一體、攻防兼備的戰略轉型,就必須要重點抓航空發動機。劉院士對航空發動機的修理傾注極大的關注。他認為,修理上不了水平,發動機就不可能發揮最大的戰鬥力。為此,劉院士十分關心航空動力維修企業,從20世紀80年代至今,他先後5次到5719廠考察調研。特別是2011年以來,劉院士寄希望於5719廠能夠在國家航空發動機重大專項任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他悉心指導幫助工廠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強人才隊伍培養,積極促成工廠與著名高校、研究院和相關民營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劉院士還欣然受聘為5719廠的高級技術專家,並在百忙中抽出寶貴時間專門為工廠領導班子和工程技術人員授課,闡述他關於振興航空、動力先行、自主創新、加快發展的真知灼見,麵對麵地與工程技術人員交流,令我們深受感動、備受鼓舞。

一生成長黨指引,知恩圖報“中國心”。劉院士半個多世紀動力報國的情懷,給予我們巨大的鞭策和激勵。目前,中央已明確指示將“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列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這對加快我國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發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戰略意義。我們一定要珍惜當前難得的發展機遇,認真向劉院士和中國航空動力界的老前輩學習,在上級、劉院士及有關專家、前輩的關心指導下,不負重托,不辱使命,在航空發動機大體係建設中有力作為、有效作為,為飛機“心髒”創造新的生命,為航空發展貢獻不竭動力,不辜負劉院士對5719廠“情係藍天、我心飛翔,動力報國、振興中華”的寄語和厚望。

中國航空動力事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夢想已經照進現實。讓我們精誠團結、攜手同行,凝聚起不可戰勝的中國力量,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係,推動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走出自主創新的發展道路,用健康、強勁的“中國心”,實現億萬人民振興中華的“中國夢”!

一部感人至深的回憶錄

中航工業黎明原黨委常委、工會主席

嚴文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