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1章 附錄二(5)(3 / 3)

1980年,高空台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由於國民經濟調整,高空台二期工程被列為緩建項目。緩建的那三年,經費銳減、人心浮動,那是一段極其困難的日子。不少人感到事業無著落、前途渺茫。加之改革開放初期,沿海地區發展很快,對人才的吸引力很大,社會上流行“孔雀東南飛”,一些人離開了。他也有過困惑,壓力很大。然而,他沒有被困難擊倒。在每年僅有國家下撥的數十萬元設備維護費的情況下,他把大家團結在一起,一邊組織實施高空台一期工程收尾工作,一邊探索研究高空模擬試驗技術,主持製定了10多份技術文件和試驗規程,完成了高空台一期工程直接排大氣調試。同時,未雨綢繆為高空台二期工程上馬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為穩定軍心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後來高空台的管理、使用奠定了技術和人才基礎。

1984年高空台二期啟動。高空台數據采集處理係統,是高空台係統設備建設中的一大難點和關鍵。本來,他率中方人員與美國一家公司幾經洽談,基本談妥了成套引進數據采集處理係統事項,雙方簽訂了合同;但是,由於美國政府製裁中國,美方公司單方中止合同,成套引進已不可能。消息傳來,他立即做出“總體自行設計、硬件分散采購、軟件自主開發、係統現場聯調”的應對決策。同時,他帶領大家自主創新、開展數據采集處理係統總體設計,成功開發出了係統控製、數據采集與處理、窗處理、發動機試驗數據處理等軟件。1993年底,高空台數據采集處理係統完成安裝和聯合調試。專家評審認為,該係統達到了90年代國際先進水平。

高空台試驗區和零部件試驗區的5個加溫爐改造過程,展示了他尊重科學的執著。當時,加溫爐已經竣工,但還沒有正式投入使用。經調試,爐膛升溫的時間需要30多個小時,才能達到試驗所需的溫度,所耗費的能源、時間和人力很大。一位技術人員向他介紹一種新出現的保溫材料,可以提高加溫速度、減少能源消耗。他通過調查後,決定對加溫爐進行改造,但上級主管人員不同意,認為“沒有使用就要改造,這是不可行的”。他堅持采用新材料實施改造。改造後的加溫爐,加溫時間縮短到了五六個小時。後來,曾持反對意見的人則讚揚說:“這個事做得好,科學就是要講實事求是。”

1985—1994年,在他的主持下,用渦噴7發動機先後完成了高空台直排大氣和全流程總體性能聯合調試,標誌著我國自行建造的高空台全飛行包線範圍內總體性能調試順利完成,具備了中國高空台與俄羅斯高空台進行對比標定的條件。高空台對比標定,就是用同一台發動機分別在不同的高空台上進行試驗,換言之就是交叉校準,這是國際上通常的做法。1995年通過中俄高空台的比對試驗表明,中國高空台試驗測試精度達到或部分超過了國際上同類設備的先進水平,其試驗數據具有客觀性和公正性。

1995年12月,高空台通過國家竣工驗收、交付使用。至此,從1965年開始設計、曆時30年建設,占地麵積26.6公頃,由氣源、加溫、降溫、控製等500多台(套)的各種係統設備組成,總裝機功率20餘萬千瓦的高空台宣告建成!使我國成為繼美、英、俄、法之後,第五個擁有這類先進航空發動機研發設備係統和技術手段的國家。

高空台是一個國家自主創新、研製先進航空發動機不可或缺的手段,同時又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體現。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上各種先進軍、民用航空發動機研製,都是通過高空台試驗之後“飛”上天空的。高空台投入使用後,相繼完成了30多個機型80多台份發動機的科研、調試、考核、鑒定、定型試驗。

1996年,高空台被國家科委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科技成就之一;次年,高空台又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劉大響和院長焦天佑在兩年中兩次走進人民大會堂,作為獲獎單位代表出席頒獎大會,並受到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溫家寶、李嵐清、鄒家華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這是中國航空工業和624所人的榮耀!同時,也是對劉大響及其建設團隊的褒獎。